悟道:一个人慈悲,一定要福慧双修,只有当自己福德与智慧都圆满具足了,才能让慈悲真正发挥正向作用
我的一位朋友阿信,
曾自嘲说,
过去他喜欢做善事,
大家叫他“善人”;
现在大家改口了,
却叫他“好好先生”;
主要是去年小区物业不合理摊派,
别人都反对,他却劝大家让一让、忍一忍,
好在大家被这位善人真诚感动,
最后吃点小亏就算了。
谁知,今年小区物业又出台了更大的摊派,
现在谁见了阿信都恼火万丈,
他也很无语。
还有位朋友叶,
对自己蛮抠的,
平时吃穿住行能省就省点,
除用省下的钱去帮助身边的人外,
他自己还在城里买了一套房自住。
二年前,在外漂泊15年的他,
终于娶妻生子;
谁知这个叶的老婆比较自私,
对常年在外的叶很少关心,
却只关心叶的钱;
不久叶主动提出了离婚,
孩子协议给女方抚养;
按理说叶只有名下一套婚前财产,
但叶良心发现,
将这套房子出售,
最后,用出售房子的钱,
准备自己在郊区买一小套自住,
也主动给女方以孩子名义买一小套,
而且都写在协议中,;
谁知俩人在最后一次去婚介所办离婚证那天,女方犯难了,
提出给她买一小套房是不行的,
还要叶加十多万元钱才肯签字;
叶打电话咨询朋友该怎么办?
朋友说,“嗯,这不是敲诈吗?起诉!让她连房子都吹了!!”
叶不想诉诸与法律,
最后他息事宁人地给孩子的每月抚养费,
再加了500元,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地的标准了,
女方才签了字。
老孔早年在外开了
一家房产中介公司,
赚了第一桶金;
于是,他每年都回农村老家过年,他的七姑八爷每年都来向他借钱,
借少了还不高兴;
去年他却不肯回老家过年了,
原因是这几年他生意一直不好,
他怕七姑八爷再找他借钱,就不敢回老家了,
其实他真的好想回老家看看啊!
他问其他朋友:
一个人想慈悲,难道要一辈子做好人吗?
等等,关于这方面的话题,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很多;
于是,就牵出了另外一个话题,
一个人怎样去慈悲?
在我们生活当中,
我们很多人从小就被老人教导,
做人要慈悲;
是的,
慈悲是一个人最高尚的心态,
所谓的慈悲,
正如一位智者说的好
慈就是慈爱众生并给与其快乐;
悲就是拔除痛苦,
愿拔一切众生痛苦。
不容置疑,
慈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一个人的慈悲就像太阳一样,
能放出无条件的光,
能唤醒众生内心深处的善念;
不光影响周围人文环境和社会,还能让人身心健康;
比如,当一个人真正发了一个来自内心的大的善愿后,
你就会在瞬间得到天地间无限的能量,包括对免疫系统、
心血管系统、神经生理回路等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反之,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怨恨、
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等等时候,
你的能量就会迅速流失,
不仅会连累人际关系、个人和事业运气也不好,
甚至还会加速衰老、生病或死亡。
那么,一个人在运用慈悲时还需要注意哪些呢?
怎样才能减少上文中的阿信、叶和老孔遇到的尴尬呢?
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慈悲不是一味针对别人,首先要慈悲自己;
比如文中阿信、叶和老孔一味压制自己的情绪以及需求等,
这样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是不好的;
正确的做法是,
一个人的慈悲,
要更多的体验到自己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减少焦虑、自责、追求完美以及
降低对失败和抑郁的恐惧等等:
更好地应对包括人际关系、生活、学业事业挫折、离婚、情感虐待、
病痛等等在内的逆境;
并寻求适当的关怀来照顾自己。
有人说,一个人对自己都不慈悲的人,
是很难对别人心生慈悲的,
否则的话,一定是别有所图;
当然,我们也看到,
佛门在修慈悲心的对象时,
第一个修的就是慈悲自己,
只有让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才能“杯满自溢”,
才有能力去慈悲别人、帮助别人。
第二,慈悲不是无条件付出;
并不是别人要求什么,
就要必须无条件的满足,
比如文中叶和老孔;
更不是私心的利益亲友;
对那些,不合理合法、
超过自身条件的、
超过底线的,
要学会拒绝,
否则你的慈悲就成了缺乏原则的乡愿之仁;
第三,慈悲要有智慧,
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更不是一味做老好人;
比如阿信就是这样,
当公理正义遭受无情的打压排挤时,慈悲就是挺身而出,
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敢,
就是透过公理的一种感动助人,
而不是做老好人;
当别人在痛苦和灾难中不能自拔时,
慈悲就是心存正念的服务济人,
就是一种怨亲平等、无我无私的做人品质;
所以,一个人在做慈悲时,
不但要修慈悲心,
还一定要做到福慧双修,
只有让自己福德和智慧都圆满具足时,
才能让慈悲真正发挥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