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王崧舟《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王崧舟老师简介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系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现任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王崧舟老师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关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他的语文课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教频道播出,《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音像专著工程。自1992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电化教学和语感培养》、《“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课堂语感教学策略》等省部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其课题成果多次荣获省部级一、二等奖。他先后应邀100多个城市开设教学观摩课500多节次,先后出版学术专著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评为“2007年中国小语界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

  生:(自由应答)听过。

  师:好听吗?

  生:(自由应答)好听。

  师: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歌词)

  师: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得更是好听!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生1:睡不着,失眠。

  师:说得好!“睡不着”是大白话,“失眠”呢,是近义词。一俗一雅,意思就说得明明白白了。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2:不眠。

  师: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3:难眠。

  师:未曾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4:未眠。

  师: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5:愁眠。

  师:一口气,找到了五个近义词。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一句话,就是睡不着觉啊!好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儿。

  生:(齐读歌词)

  师: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生1:钟声。

  生2:钟声。

  生3:钟声。

  师: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注意,这是古诗。你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师:读得好!那么,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生:寒山寺的。

  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十年。

  师:十年,整整十年,可见这钟声的魅力!那么,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张继?张继何许人也?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诗句)

  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生1:枫桥寺。

  师:没错,寒山寺又名枫桥寺,因为它就在枫桥的边上。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生1:钟声。

  师: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生2:又到了寒山寺。

  师:又听到了什么?

  生2:钟声。

  师:七年不变是钟声啊!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这番感慨。

  生:(齐读诗句)

  师: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生1:(朗读)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生2:(朗读)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生3:(朗读)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听!陈小奇的笔下有钟声,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陈小奇的歌词)

  师:听!王士祯的笔下有钟声——

  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

  师:听!高启的笔下也有钟声——

  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师:再听!陆游的笔下还有钟声——

  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1: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写钟声?

  生2:钟声的魅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呢?

  生3:张继是谁?

  生4:钟声为什么能够留传这么长的时间?

  

二、承:张继独听寒山钟

  

师:问得好!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大屏幕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了、顺口了为止。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

  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清清爽爽地读。

  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不错!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生:(朗读全诗)

  师: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全场掌声)

  师: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师生:(再次合作朗读全诗)

  师: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生:(齐读诗歌)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生1:愁绪满怀。

  师:好!这是你的感觉,你可以把这个词写在课文边上。

  生2:孤独。

  师:孤独,写下来。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3:静。

  师:静?与众不同。什么“静”?

  生3:安静。

  师:比安静更准确的一种“静”?

  生4:宁静。

  师:我建议用“寂静”,寂寞的“寂”。行吗?好的,我们继续用词语捕捉自己的感觉。

  生5:凄凉。

  师:肚里没点东西的同学,是找不出“凄凉”这个词语的。好了,孩子们,读《枫桥夜泊》,有人读出的是忧愁,有人读出的是寂寞,有人读出的是凄凉,也有人读出的是寂静。大家不妨对比着想一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肯定不会!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我想也不会。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都不会!那么,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

  生:(多数沉默,个别学生举手)

  师:把手放下,请大家静静地默读《枫桥夜泊》,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生:(默读,圈点批注)

  师:(在巡视中插话)有的同学开始动笔划了,这说明他的感觉已经找到了落脚点。

  师:(继续插话)有的同学开始在诗的旁边写批注了,很好,这说明他的思考正在被记录。

  生:(在教师插话的引导下,纷纷开始写批注)

  师:好!我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读诗心得了。是吧?那么这样,我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就一个。注意听!我们知道,枫桥夜泊的时候,应该是张继休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对吧?

  生:(自由应答)对。

  师:但是,这个晚上,张继睡着了吗?

  生:(自由应答)没有。

  师:没有?你怎么知道的?诗中的哪个词语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张继没睡,根本就睡不着?哪个词?

  生1:愁眠。

  生2:愁眠。

  生3:愁眠。

  生4:愁眠。

  生5:愁眠。

  师:都是愁眠。是吗?来,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板书“愁眠”)

  生:(动笔圈出“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

  生:“愁眠”就是因为忧愁而睡不着觉。

  师:给“愁眠”找个近义词,比如——

  生1:无眠。

  生2:失眠。

  生3:不眠。

  生4:难眠。

  生5:未眠。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愁眠”这个词语。

  生:(齐读)愁眠。

  师:再读。

  生:(齐读)愁眠。

  师:把声音压低了,再读。

  生:(齐读)愁眠。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咱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

  生:月落。

  师:(板书:月落)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生:枫树。

  师:(板书:江枫)想像一下,那是怎样的江枫?

  生:红红的。

  师:那是被霜打过的缘故。秋风吹过,你看那江边的枫树——

  生:在瑟瑟摇动。

  生:落叶飘了下来。

  师: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渔火。

  师:(板书:渔火)找一个词来形容形容你想像中看见的渔火。

  生:忽明忽暗的。

  生:若隐若现的。

  生:一点一点的。

  师:改成“星星点点”的也许会更好,这些是张继因为愁眠而看到的。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生:乌啼。

  师:(板书:乌啼)几声凄厉的乌啼,打破了夜的沉寂,但是,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

  生:钟声。

  师:(板书:钟声)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书: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请把“钟声”圈出来。

  生:(圈出“钟声”)

  师: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

  生:霜满天。

  师:(板书:霜满天)大家知道,霜是覆盖在地上的,所以,李白才写过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

  生:(接答)疑是地上霜。

  师:对呀!霜怎么可能满天呢?难道是张继的感觉出了问题?

  生:因为张继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

  师:肯定跟张继的心情有关系,是吗?

  生:是。

  师:想一想,夜泊枫桥的这个晚上,张继冷不冷?

  生:冷。

  师:肯定冷!秋霜那么重,穿得又那么单薄,还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吗?其实,身体的冷还在其次,更要紧的是张继的心,他的心也是——

  生:冷。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很孤独。

  生2:因为他考试落榜了。

  师:看来你查过资料了。这只是一种可能,还可能因为什么呢?

  生3:因为他思念他的亲人了。

  生4: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无助。

  师:身体感觉到的是一个“冷”字,心灵感觉到的更是一个“冷”字,于是,在诗人的感觉中,“霜满地”成了——

  生:(接答)霜满天。

  师:哪里是霜满天啊?分明是“冷满天”啊!

  (最后形成如下板书)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

  生:(齐读)愁眠。

  师:都伴随着——

  生:(齐读)愁眠。

  师: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

  生:(齐读)愁眠。

  师: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

  生:(齐读)对愁眠。

  师:(板书:对)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什么是“对”?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对①对待;对付。如:对事不对人。

  ②面向;朝着。如:对着高山。

  ③对面的;敌对的。如:对手。

  ④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如:对对联。

  ——见《现代汉语小词典》(第4版)第156页

  师:这是我从《现代汉语小词典》中摘录下来的一些义项。想一想,你选第几个?

  生:(看屏幕,思考)

  师:有选第一个的吗?

  生:(无人举手)

  师:没有。有选第二个的吗?

  生:(部分举手)

  师:好,有十多个。你们为什么选第二个?

  生:张继因为睡不着觉,所以能看到这些景色,他是面向着这些景色的。

  师:有道理。那么,第三个有人选吗?

  生:(无人举手)

  师:也没有。第四个呢?

  生:(部分举手)

  师:哦,有二十多个吧。为什么选第四个呢?

  生1:我觉得这些景色是配合愁眠的。

  师:也就是说,在诗人的眼中,仿佛乌鸦也跟着他一起——

  生2:忧愁。

  师:仿佛江枫也跟着他一起——

  生3:无眠。

  师:仿佛渔火也跟着他一起——

  生4:孤独。

  师:说得好!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

   生1:寂寞。

  生2:孤独。

  生3:忧愁。

  生4:凄凉。

  师: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音乐响起,教师范读全诗)(掌声)

  生:(随着音乐,学生齐读全诗)

  师:(随着音乐)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生:(随着音乐,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师:(随着音乐,高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

  生:(随着音乐,高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随着音乐,低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

  生:(随着音乐,低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音乐消失,轻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

  生:(轻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掌声)

  三、升:夜半钟声化愁眠

  师: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了。

  师:(擦去“月落”)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师:(擦去“霜满天”)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清。

  师:(擦去“江枫”)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师:(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

  (形成如下板书)

  愁眠

  钟声

  师: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

  师: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在“钟声”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在“愁眠”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

  (最后形成如下板书)

  愁眠

  ~~~

  ~~~

  ~~~

  钟声

  ~~~

  ~~~

  ~~~

  师: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接着“张继啊张继”,写一写钟声的诉说。

  生:(随着音乐,想象写话)

  师:好!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生1:(朗读)张继啊张继,如果你无法入睡,如果你很孤单,就让我来陪伴你吧。(掌声)

  师:好一个知冷知热的钟声!(笑声)

  生2:(朗读)张继啊张继,人的一生有悲欢离合,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当你烦恼忧愁的时候,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呀。(掌声、笑声)

  师:知足常乐,心平气和。多么善解人意的钟声啊!

  生3:(朗读)张继啊张继,你的亲人在等着你回家,赶紧回去吧,赶紧回去吧!(笑声)

  师:家是你永远的港湾,家是你永远的温暖!这钟声有抚慰,这钟声有劝解。当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款款消失的时候,张继的愁眠之情也渐渐化去了。(擦去“钟声”和“愁眠”)

 

 四、转:月落时分听钟声

 

 师: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李白的诗句)

  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杜甫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杜甫的诗句)

  师:因为愁眠,诗人张九龄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张九龄的诗句)

  师:也是因为愁眠,王安石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王安石的诗句)

  师:还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苏轼的诗句)

  师: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

  生1:明月。

  生2:明月。

  生3:明月。

  生4:明月。

  生5:明月。

  生6:明月。

  师: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

  (大屏幕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张继的《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师: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

  生:(齐答)钟声。

  师: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

  生:(齐答)钟声。

  师: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

  生:(齐答)钟声。

  师: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五、合:钟声悠悠情满天

 

 师: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听,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温暖的钟声在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孩子们,这就是经典!(板书:经典)这就是文化!(板书:文化)

  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生:枫桥。

  师: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

  生:(齐答)《枫桥夜泊》。

  师: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

  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

  师: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热烈的掌声)

  最后板书:

  经典!文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