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由激励相容所想到的。
在五商的一期中,刘润老师讲到了棘轮效应,即在企业中委托方和管理方获取利润的来源方式不统一,业绩好时,委托方会根据业绩调高预期,做的越好越找麻烦,从而形成了一个棘轮,一到位置就会被卡住。
这让笔者想起了传统的大锅饭,一些以前被迫改革的国企,干多干少、赚多赚少一个样,整个组织缺乏活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根本,是公利与私利的不统一所致。人性都是自私的,而集体也只是私利一致的群体而已,所以集体会有大有小,层级会有上有下,一旦不一致,就会出现冲突从而造成棘轮。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现象呢?文中提到了一个方法叫激励相容,即承认人的自私面,用机制而不是集体主义精神,成为大家共同利益的源动力。
这里的核心是用机制将公与私连接起来,建立命运共同体,举个例子,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将降落伞的良品率由99.9%变为100%,采用的办法就是让制造商负责人去跳伞检验质量,让不良率降为了0,防弹衣也可如此。
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如何理解这个激励相容呢?我们来看一个生动的例子,芬尼克兹创始人宗毅有本著名的《裂变式创业》,其企业芬尼克兹就是个典型的案例。芬尼克兹在自己的工厂园区旁边做幼儿园,而幼儿园所有供应均来自于工厂,员工每天上班只需要把孩子领到幼儿园,加班也不用担心孩子的接送问题,幼儿园为加班的父母提供一条龙服务,而工厂生产的水泵还用在了给孩子的游泳池上,孩子们在上面游泳。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通过幼儿园牢牢的绑定在了一起,反向也就提升了共同利益。
再比如说,餐饮、理发等行业如果开分店,最好的方式其实不是采用员工制招募店长,而是变员工为合作伙伴招募合伙人,让新店店长出资认购股份,才会实现真正实现门店利益与出资人利益相一致。
想要拧成一股绳,不如先坐一条船。
刚看到激励相容时,给笔者最大的启发其实并不是利用它,而是反向思考出很多为什么不相容。当上下游生产链条成为流水线时,如果没有足够的一条船思维,就容易出现次品,上游不管下游的锅,挖坑的管挖不管埋,其实质,都是系统中元素目标不统一的结果,而约束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益相关。杂志中曾看到海尔家电曾有过这样一条规定,只要用户下单在24小时内没有收到货,无论是生产线上的还是采购线上的,还是送货的快递员,都会受到处罚。这样一个整体目标,就统一了所有条线的利益,而其中的配合自然就流动了起来,也就不用分段去约束每一个环节了。
我们常常依靠企业文化去影响约束很多人,说白了就是集体主义约束个人主义,殊不知很多文化却是在与人性对抗。一个人有什么价值,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样的贡献,就会要有什么样的待遇,不然,从管理上来说,是留不住人的。所以,承认人性的自私,顺应而不是对抗做出的组织策略,将会更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率。
资本与人才,其实便是利与力,利出一孔,力出一孔。
每期三张图,阅遍天下创意。(67期)
1.去屑广告还可以这么玩?
这是一则去屑广告,有意思的是它突破了常规广告的效果打法,即通过用了这个产品有多么多么好来讲述产品,而是通过痛点陈述来形象化头皮屑,放调料的过程就像是扔出来了很多头皮屑一般,让人哭笑不得,但是瓶身挂着的“STOP IT”又突出主体,表情达意,就像是那张匹萨下的蟑螂一样,场景化极强。
2.下水道的咖啡广告
之所以用新增的屏幕来形容,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原生广告,笔者看到这幅广告后,还刻意在路上看了马路上的井盖,清晨和夜晚都会有白雾产生,要是加上点咖啡或者茶的封面,真的很像个艺术品。想起了上次那篇录音机与下水道广告,异曲同工,但也都证明了下水道的昭示性很适合做新增的广告平台。
3.强迫症广告之牙上的菜叶
抹平皱纹,整齐划一,干净与污点,其实都是利用了人们人性中的强迫症,这则广告也是如此。同样都是街边的广告栏,不同的互动设置带来的互动效应也完全不同。青菜叶之于白牙,就像是脸上的饭粒,衣服上的污点,干净的地上一篇纸屑一样,死去的人未合上的双眼一般,让人心头强迫症指数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