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本芬的《秋园》《浮木》《我本芬芳》《豆子芝麻菜》的心得体会

读《秋园》心得体会


——缘起


今年1月11日,在单位举办的出国考察分享会上,一位领导推荐了地中海史诗三部曲。我没听说过,立即在微信读书APP上搜索,阅读了几页,感觉索然无味。于是就去浏览了其他三部曲,正好看到了杨本芬女性三部曲,有点好奇,就点进去看了。从此欲罢不能,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在2月份,我就把《秋园》《浮木》和《我本芬芳》全部看完了。严格来说,我不是看完的,80%的内容都是听完的,是在喜马拉雅APP上听完的。

4月23日,第29个世界读书日,我们成立了思享读书会,我当时很激动,也很感激自己能有机会参加这个读书会。但是令我大感诧异的是,读书会第1期的必读书竟然就是《秋园》。

这可是很很很很女性的书呀!到分享的时候,分享的内容难以避开女性的话题,这些话题,上得了台面吗?

马上我就被自己吓着了,为什么很女性的话题就上不了台面呢?

原来我也是这么厌恶女性,这和认可“月经羞耻”的那群人有什么区别?

看了介绍才知道,《秋园》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竟然高达9.1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因为我在听这本书的时候,只感觉这本书就是一个奶奶,用很平实朴素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讲述母亲的故事。这,这,这都能……这种故事,我也能写得出来。

是的,作者杨本芬,一个比我外婆还大5岁的人,她写的故事,比作者小49岁的我,读这三部曲(严格来说,是听)的时候竟然感同身受,往事历历在目。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能行鄙事。文中的很多事情,我感觉就像在写我的经历。未满35岁的我,对一个84岁老奶奶写的东西,深有体会,感同身受。

我8岁半的女儿,对杨奶奶的女性三部曲饶有兴趣,3本书她都听完了,我带回去的纸质书籍她也喜欢翻看。我告诉她,我在2016年也写了一部自传体小说,30多万字,书名是四个字。

她说:“妈妈,那一定是《风雨之路》!”

我说,也对,也不对。这四个字中有一个字是“女”。



——关于女性

以我在这世间吃了将近35年盐的经历,我非常不赞同秋园是一个普通中国女性,不认可她是一个中国传统女性。是的,她有普通的一面,有传统的一面,勤俭持家、善良、博爱,等等,但我认为,塑造秋园这个人的,更多的是不普通不传统的一面。

秋园的不普通不传统的一面主要表现在:没那么重男轻女,也就是她的重男轻女指数很低很低。

她对自己的孩子,不论儿子女儿,基本上做到了一视同仁。不信,你看。

秋园对女儿说:“你吃苦读了书还是好,总比早早结婚拖儿带女做个农妇要强。一个女伢子,不读书就只有结婚生孩子一条路,生活不能独立…”

秋园在逃离家园到湖北的时候,在自己都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仍不忘给在其他城市谋生的女儿保持书信,且随信放上十元、五元不等的钱一并寄给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曾经有幸跟一个同事讨论过重男轻女的话题,他说男人重男轻女他可以理解,但是女人为何也重男轻女?他无法理解女人为何也重男轻女。我相信很多人都持有这样的看法吧。

很快,我在日本上野千鹤子《厌女》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厌女症的表现形式在男女身上并不对称。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这与我一直以来的感受是不谋而合的——其实人人都重男轻女,骨子里都认可男尊女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女性也重男轻女,是因为她们在骨子里厌恶女性。母亲冷漠地淹死刚生下的女婴,婆婆姑嫂刁难新媳妇,恨自己是女人的女性,下辈子想当男人的女性,认可女子不如男的女性,等等,不都是厌恶女性的一种表现吗?

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里有一个很经典的观点: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后天塑造的。她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慢慢变成女人的。

难道不是吗?

这个社会(男权社会)害怕自己未来的财产——妻子,不是处女,害怕会发生婚前性行为。亲爱的,别怕,我们有割礼!

这个社会(男权社会)说小脚的女人更好看。好的,亲爱的,我把脚裹起来,来,您看,我的小脚美不美?

“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不需要知识,因为她们只需要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女性有了知识会变得愚蠢,会变坏,会嫌弃男人,男人难以掌控有知识的女人。”“放心,我一定目不识丁的,对您死心塌地的!”

“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好女不侍二夫,当从一而终!”

“好女不过百!”

“女人当温柔似水!”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女人太要强没人要!”

……

这些声音不绝于耳。

还有,现代社会,女子争取受教育权、继承权、冠姓权依然被视为挑战男性权威,是蔑视男性的一种表现。

斯塔尔夫人问拿破仑“谁是最伟大的女人,活着的还是死了的女人?”拿破仑的回答是“有最多小孩的女人”。女人还是被当作生育机器,但女性并不是生来就要成为母亲的,“母性本能”这个词,是这个社会擅自给女性创造的一个幻想。女人在社会上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是男人强加在她们头上,用来制约女性的自由。

其实,我是一个母性不足的母亲。但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不敢承认不好意思承认。因为我十分清楚:一个母性不足的女人,是无法迎合这个社会对母亲的期待的;我当然害怕被这个社会谴责,遭到这个社会的抛弃。

我只是母性不足而已,我又不是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

刚毕业2年,就生下孩子。那时的我,脑子还是一团浆糊,处在很不清醒、不觉醒的状态。现在的我,还是很后悔很后悔在那种状态下还那么早生孩子,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是的,不要去后悔。因为让你后悔的事情是基于当时的认知作出的决定。

我当时是一种怎样的认知呀!......此处省略10万字。

人这一生,就是一场灵魂的自我救赎。

我该如何救赎我自己?我该如何治愈我自己?



——关于杨奶奶这四本书

我始终认为:人生所求,不过是被爱被懂得,被珍重。人间若有爱,此生便值得。纵观这四本书里杨奶奶这一家人,一直以来,尤其是在艰苦岁月里,能够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令人动容,这已然是一种小确幸。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这样几句话:“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记得你的时候,你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深以为然。

最近看了电影《第二十条》,里面有一段振聋发聩:

一个母亲为什么愿意丢下在监狱的丈夫、五岁的残障女儿,为什么选择去死啊?压垮她的全是恶势力吗?不是的!是她的绝望、是她对法治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对我们的绝望!

是的,如果仅仅只是受到了黑恶势力的霸凌、压迫,而我们的社会环境是公平正义的,那我们还有希望,还有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同样,如果很不幸我们必须面临苦难,但同时还能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被看见,那我们也还有活下去的希望。这种苦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苦。

但,不被爱,不被理解,不被珍重,还苦难深重,还缺衣少食,还没有自由,还严重缺觉,还不被当人看,还被当作摇钱树……这才是真正的苦难。

我认为,只要有爱,只要被爱,再苦再难都不苦。

跟杨奶奶比起来,年纪轻轻的我,竟然十分羡慕杨奶奶奶奶的投胎技术。我愿意跟她交换出生的家庭。那个时代,我很清楚: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时代的每一处褶皱,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摸不着头尾的暗巷;但我还是很乐意。

别人看了这四本书,估计大部分人都是扼腕叹息的;而我,却是满满的羡慕,羡慕她的投胎技术,有比较好的原生家庭。



——关于秋园差点被强暴

一个晚上,秋园差点被满娭毑的大崽富平强暴,作为丈夫的仁受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悄无声息地走进灶屋,出来时手拿菜刀和绳子,往秋园面前一丢,吼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绳子也好,菜刀也好,你去死吧!没死之前,我不想戴绿帽子!”

我8岁半的女儿当时听到这里,都觉得仁受的做法太难以理解了,太不可思议了。她问我,妈妈,仁受为何要这样做?

我说:仁受,虽然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他算起来今年都有100多岁了,脑子里有这些封建糟粕是很正常的。你的爸爸,今年才34岁,脑子里不是也有很多老古董思想吗?他不同意你将来选择读博士,怕女博士没男人要;不同意你将来选择不婚不育……

是的,仁受真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的: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我没法让孩子明白:在父权制社会,强奸罪保护的对象从来不是作为“人”的女人,而是贞操、财产与婚姻。强奸罪的受害者不是女性,而是妻子或者女儿被夺取贞操的男人。强奸罪被认定为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财产盗窃”,加害者只需金钱补偿即可抵罪,而补偿的对象并非受害女性,而是受害者的丈夫或者父亲。

但是,如果我们把女性当人看,我们就会发现,性侵,真正的受害者是女性,但是没有关心女性,有的只是“受害者有罪论”和“荡妇羞辱”叠加。

纵观四本书,关于被性侵的,只有秋园差点被满娭毑的大崽富平强暴,四本书中有那么多的女性,不知道是只有这一起,还是作者不敢多写类似的事情,还是乡邻不好意思讲述这些事情。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数据:世界上约有1.2亿名女孩在20岁左右曾被强奸或者遭到性侵犯,即每10个女孩中,就有一个遭受此类侵犯。

可是根据我吃过的盐、走过的路,我感觉肯定要高于这个数据。

性侵儿童处于冰山下的状态,受害儿童报警的可能性较小。相当一部分儿童没有防性侵意识,缺乏辨识能力。性侵儿童案70%以上是非常熟的人,儿童因此不敢说、不能说、不愿说。遭遇性侵后,选择报案的人只有30%,还有70%的人害怕,心理恐惧,和父母、朋友商量考虑到种种不会报警。

如果真的只有这么一起,这无疑是一种幸运。

老实说,我很羡慕。

2010年宋山木强奸事件,我也很关注。我羡慕受害者有一个开明的男朋友,支持她报警。

台湾美女作家创作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2017年刚出版不久我就读完了。我压抑沉痛了很久,难以自拔。

韩国电影《熔炉》《素媛》我也是反复看。

但如何救赎自己,仍在摸索中。

我反复研读我国刑法,学习罗翔老师出的关于刑法的书,《法治的细节》《刑法学讲义》,却依然没有任何办法。

我经历的苦,不能让下一代再经历,只能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

《沉默的真相》剧中,张晓倩辍学后,去附近的工厂打工。有一天被黄毛堵住并强行带去酒店,交给了幕后的大老板。之后的那段时光是她一生中最黑暗的事情,她整天痛苦万分,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张晓倩偶然听到了一档名为《正午时光》的法制节目,里面有个观众问答的环节,可以咨询生活中不了解的法律问题。张晓倩鼓起勇气,拨通了热线,“女孩受了欺负,怎么办?”

栏目里面的警察给的建议是:第一时间报警;如果不方便报警,保留好案发时的证据,写一份详尽的案件陈述,把它们一起装在一个信封里,自己给自己寄一封信,不要拆开,等时机成熟可以报警了,把信封交给公安局。

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寄一封信?这里是一个法律知识点,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在案发的早期收集并保留了证据,更重要的是为了证明证据的真实性,因为寄信的时候会有邮戳,会证明信的时间,只要不拆开,真实性就不会存疑,可以作为将来法律的有效证据。

为什么我没有这个认知?

从6岁到21岁。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

一切没有证据的指控都是构陷。



——关于婚姻

杨奶奶在《我本芬芳》一书中讲述了自己在婚姻中那些不被看见的孤独、不被欣赏的失落、不被尊重的委屈,有性无爱的婚姻。

这样的婚姻,我认为,没啥值得说的,咱中国几千年来女性在婚姻中不都是这样吗?

根据我吃过的盐、喝过的水、走过的路,我感觉她这婚姻已经算是顶好的了。

因为,

没有家暴。你见过一个母亲在家中刚生下一个女儿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家暴吗?

没有出轨。没有嫖娼。没有一夜情。

没有赌博。没有倾家荡产。

没有离婚被负债。

没有这种情况:在家全职多年后突然被扫地出门、净身出户,没有工作、没有存款、没有住所,还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

不展开了,此处省略1万字。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世界以痛吻我,我只能报之以歌。

因为我很清楚:一个女孩子,如果从小缺爱,长大了大概率会有一大堆渣男在等着她。为了我的女儿,我只能维持现状。



——关于女性受教育权

关于杨奶奶的受教育权,书中的描写是这样的:

仁受突然从灶屋里出来了。他手上拎了把菜刀,扑通一声跪在之骅面前,把菜刀往脖子上一搁,说:“明年再不送你读书,你就用这把菜刀把爸爸杀了!”

仁受的这个举动,他竟然能对自己的女儿下跪,说明他对女儿未能上学充满愧疚,同时也很无奈。至少,他是想让女儿上学的。

再加上他供秋园上学的经历,仁受还算是比较重视女性受教育权的。

这得多幸运才能遇到一位重视女性受教育权的丈夫、父亲呢?

我的爷爷奶奶生育了四个子女,外公外婆也生育了四个子女。这些子女都生育了2—4个孩子,这些孩子都是1985—1995年出生的。我是这群孩子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上过高中的人,当然更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上过大学的人。

我们那个村,叫何家村,有几千人。上过高中的女性,寥寥无几。我们那个村民小组,以及隔壁2个村民小组,在这3个村民小组中,我是第一个上高中的女性,更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上过大学的女性。女性上大学,于我,在我的身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父权社会,几乎人人重男轻女,儿子的使命是传宗接代,女儿的使命是发家致富。对儿子宠溺,对女儿苛刻。儿子成绩差不想上学,女儿成绩好不给上学。

我很敬佩张桂梅校长,她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她化作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女孩的梦想,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生存状况的改善,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明和进步。看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就看它如何对待女性和孩子。

很爱看美国塔拉·韦斯特弗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和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因为里面表达了教育改变女性命运这一重要思想。我的个人经历,跟《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风雨哈佛路》70%雷同。

老实说,我羡慕塔拉·韦斯特弗,她还有哥哥泰勒、理查德和托尼坚定不移地支持她,她的父母不曾向她索取回报。

我还很羡慕《风雨哈佛路》的女主,至少她的父母对她是充满愧疚的、是支持她接受教育的、是不曾向她索取回报的。

塔拉·韦斯特弗在书中最后说,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是的,教育。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不被爱,不被尊重,不被看见,不被理解,但我还是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坚持,让自己受了高等教育,感谢我最终还是受了点教育。



——关于看见 关于见世面

杨奶奶这四本书,基本上都是写知识分子家庭的故事,文笔朴素无华,娓娓道来,让我顺道回顾了那个时代的历史。

但是那个时代,文盲家庭的故事呢?真正的底层,有人记录下来吗?有人看见吗?有人关心吗?

难道我们只关心知识分子家庭的故事吗?

这和“国产剧里面没有穷人”有什么区别?这和“何不食肉糜?”有何不同?

所谓见过世面,就是阅历多,熟悉世情。

我们一直误以为,见过顶层才是见世面。

向上看的时候,叫做见过世面;向下看的时候,也叫做见过世面。真正的见世面,是见过顶层,也见过底层。

我的自传体小说里,写的都是目不识丁的底层人、家里揭不开锅的底层人的女性人生故事。

30多万字,2017年完成,距今已经整整7年了。

找了很多出版商,但是底层人的故事,没人关心,没人想看。

不舍得花钱自费出版,我有我的倔强,我也不愿意自费出版。



——关于自处

昨天,5月22日,办公室里几位领导在谈论孩子留学的事情。A领导的孩子留学学费35万元一年,B领导的孩子留学学费20万元一年,我听了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这让我这个一生只花过父母几千块钱(当然,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孩子如何在这个不属于我的阶层中自处?

我2013年大学毕业,一生只花过父母几千块钱。我挣钱少,但已经回报父母几万块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直接生在罗马。

我努力了三十多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而你一出生就知道了这个味。

我整整努力了28年才能无所顾忌地吃肉、吃鸡蛋,而你一出生就可以想吃多少肉蛋就吃多少肉蛋。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但是人终归是人呀,在这个环境中,能做到不比吗?

编剧麦家说:生活就是要贴着自己的性情走,你生定是什么人就拿什么腔调,别去凑别人的热闹,凑来的热闹,终究不属于你。

三大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都说人生在世,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谁,要做好自己,为自己而活!不小心成为母亲,没人出钱出力帮忙,如何为自己而活呢?

懂道理容易,知行合一难。

但我仍在努力。



——关于后记

不是读后感的读后感。

下个周末就要考中级了,没有时间好好整理,有点凌乱。请原谅我的七写八写。

不知道写了这些,会不会让我丢了饭碗。我还有更多的东西想写,但一没时间,二怕丢了饭碗。



2024年5月23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