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云(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讲师)
一
在《三湘联坛点将录》一书中,作者胡静怡先生点评了岳麓山云麓宫和黄鹤楼石柱两副名联。两联云: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胡静怡先生指出岳麓山联摘自黄道让《重登岳麓》颔联“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而成,认为“极有见地,极见份量”,且“生花笔妙,点铁成金”。同时,胡先生认为原诗“开”用词不当:
原句“西南云气开衡岳”中的“开”字,是用得有些草率、不合情理的。云气一片迷茫,漫天混沌,它是绝不可以“开”衡岳的,让它来“遮”衡岳、“闭”衡岳倒还差不多,所以,这“开”字,用得不当。
对黄鹤楼联中的“开”,胡先生同样认为不通:
天地之憾,岂可凭云雾扫开?这云雾,只有遮蔽之功能,哪有扫开之本领?扫开云雾,说得通;云雾扫开,也说得通。但是,“云雾扫开天地憾”,就不通不通大不通了!
“开”字使用是否得当?笔者不敢苟同胡先生。故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先生及其他方家。
二
胡先生认为,云雾是不能“开衡岳”的,改用“遮”“蔽”还差不多;天地之憾也不能被云雾扫开。从常识来看,此说似乎有理;但细究起来,恐怕不足以服人。
问题的关键在:“开”是什么意思?
从“让它来‘遮’衡岳、‘闭’衡岳倒还差不多”语意推测,胡先生或许认为,“云气开衡岳”的“开”是及物动词,表示打开某物。但拙见认为,“开”在此是不及物动词。什么意思呢?放晴之意。
看看以下两个名篇的例子: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开”表示放晴之意,还有一个近义词:霁。除了“云开雨霁”一词之外,还有其他例子:
长空雨收云霁,湛碧秋容沐。(宋·陈允平《六么令》)
雨馀鲜野服,云霁变鱼鳞。(宋·苏颂《和丁御史出郊雩祀夕雨初霁》)
衡云霁韩愈,海市呈苏轼。(宋·邓肃《偶成》)
以上“云霁”的“霁”,和“开”意思相似,都有放晴之意。
也许有人质疑,“开”既然是不及物动词,怎么可以接“衡岳”呢?
其实,这正是诗家语特有的语言和句法。诗歌语言力求精炼,故作者特意使用倒装、省略等手法。“西南云气开衡岳”正是典型的诗家语。我们尝试将原句略作改装如下:
原句:西南云气开衡岳
改句:西南衡岳云气开
原句:云雾扫开天地憾
改句:天地憾[如]云雾扫开
两句运用了倒装和省略的手法。将词序调换,添加一字,理解起来就好懂了,就不会觉得不当、不通了。事实上,由于或脱胎于诗歌,对联语言和句式亦受到诗家语的影响。如成惕轩赠张教授亚沄联云:
曰艾岁华新,万仞鹏抟云直上;
如珠庭树盛,百年燕喜日方中。
“云直上”和“日方中”,前面分别省略“乘”和“如”,更为简洁,但我们不会觉得不通。还有省略更多文字的情况,如严保庸代山东登川道台英焕堂拟园联云:
愿他十邑诸公,清风扇野;
容我一年四季,明月锄花。
明月锄花,照字面理解,锄的施动者是明月,受动者是花,这显然不通。实际上,此四字为对宋人刘翰《种梅》名句“自锄明月种梅花”的缩略和隐括,而其本句是典型的诗家语,亦有省略。花自不可锄,明月亦不可锄。所谓明月锄花,其实是[于]明月[下]锄[草种]花之意。同理,“锄禾日当午”(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二》)的“锄禾”,亦不能理解为锄去禾苗。
三
明确了“开”的含义和联语的句法,下面我们再来思考:黄道让和符秉忠,用词不当不通的可能性有多大?
黄道让,湖南临澧(一说石门)人,咸丰十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晚清著名诗人,著作等身。符秉忠,据徐明庭先生考证:“符秉忠,生卒年代不详,清代江西豫章(今南昌)人。曾任武昌府从九品小吏,参与清代同治黄鹤楼的重建工作,该联(指黄鹤楼石柱联——引者注)作于此时。”两人应该都是饱学之士,如果连语句通顺这样的基本功都不过关,这实在说不过去吧?
因此,笔者坚持认为诗联中的“开”使用无误,且找到有力的证据。
实际上,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与韩愈有关。
永贞元年(805),韩愈遇大赦,离开阳山,到湖南郴州待命,三个月后调任郴州赴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写下数首诗。《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即为其一。诗中有云: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迳趋灵宫。
从此诗可知,当时秋雨连绵,衡山为阴云雾气所笼罩,不仅不能登山,连奇秀的峰峦也看不见真面目。韩愈便向衡山神祈祷,希望显灵开恩,驱散云雾,天气放晴。真巧很快云开雾散,衡岳诸峰,一一突出显现。他便以为是自己的正直感通了神灵。宋时,苏轼作《潮州韩文公庙碑》,其中有云“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从此韩愈开云便成为典故,至今衡山有开云楼,衡山县有开云镇。后人诗联中亦常用此典。例如:
悟适当如未悟人,衡山不知为开云。(宋·邓肃《游鼓山》)
诚通衡岳开云阵,义信遐荒化鳄鱼。(宋·金朋说《韩昌黎》)
神柄火维天,下马拜来,鬼物敢呈妖怪;
公灵水在地,骑龙望里,衡山何为潮州。(近现代·吴獬题衡山开云楼联)
人每以燕许拟公,实则机务频参,功符内相,鞠躬尽瘁,事类武侯,勋名让青史安排,诚开衡岳云,清饮建业水;
我方冀夔皋再世,岂料高丘寥廓,哀并灵均,沧海横流,叹深尼父,心血为苍生呕尽,国逢多难日,天陨少微星。(近现代·成惕轩挽陈副秘书长布雷联)
四
最后,补充两个内容。
与“云气涛声”一联类似的意境和句式,在黄道让之前之后都有。如:
云气忽从衡岳来,雨声似向潇湘落。(明·詹同《访弟长沙霍元瞻雪夜为作秋山图》)
濛濛云气开南极,浩浩江流作楚声。(清·丘逢甲《梦题岳阳楼壁》)
春馀云气来衡岳,雨后波涛下洞庭。(当代·吴金水《橘子洲》)
关于诗句变成联语的过程,有个传说:
相传当时岳麓山云麓宫刚刚刻好一副门联,主事者听到黄道让吟出《重登岳麓》,觉得“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一联气势磅礴,写景逼真,马上把刻好的门联铲去,恭请黄道让挥毫写上其诗稿的颔联。黄道让考虑再三,又把“西南云气开衡岳”中的“开”字换成“来”字,以其能概括四时阴晴景色而不局限于“雨乍晴”的特定气象。
这个传说估计是当地旅游宣传部门胡诌的。“开”改成“来”,笔者认为很可能是摘句者因两词音近而记忆有误,并非有意更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西南云气开衡岳”用词并无不当,其中运用韩愈开云的典故,增加了联语厚重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