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前夕,在万达广场找到一份看似很光鲜的白领工作。每日和一群同样年轻充满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一起工作。
心累倒是每日的日常,当每日穿梭在这些看似要冲上云霄的高级写字楼里。做着自己既毫无兴趣亦并不擅长的工作时,当一道又一道重压压下来时,好几次近乎崩溃。
不久后,毅然决然选择辞职,于我而言,一生不做自己喜欢的事简直就是对大好青春的一种巨大辜负。
辞职后去了一趟北京,当我在十几条盘根错节纵横交错的地铁线上,穿越汹涌人流时,一直在思索自己的未来去向,何去何从这个命题一直都存在于我的脑海里。无意想起还未毕业前,突然有一天被推入人才市场,当我拿着简历穿梭在每个企业面前,穷尽一切的说辞,希望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而正是这个时候,一种巨大无比的迷惘开始空降,就像黑云压城般,将我的心城裹挟着。我像钻进一个密不透风的网里,无论我如何挣扎都挣不脱束缚。
说不心慌绝对是假的,一个普通大学文学院的学生,履历单薄,随处往人才市场一抓就是一大把。那些日子,我就像是个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
投递简历的时候,和大多数人一样,坚持着“广撒网”的原则。这种被选中的概率也很大,于是那段时间,基本上每天都会接到3个以上的面试通知。学校的辅导员也是赶鸭子上架,急着欢迎下一批学生,急着让我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前二十多年极其有限的学习生涯里,并未有人真正指引我以后该如何走。小时候回想着长大以后成为科学家成为大明星成为艺术家,长大以后反而无意被人问起“以后准备干什么时?”反而一时语塞。从小就有长辈来帮我裁定小学去哪儿,中学去哪儿以及大学去哪儿,我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成为尖子生一枚,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而当自己真正意义上需要去决定未来去往何方时,一时之间,失了分寸。印象之中,有段时间,连续一周,不是在面试就是在去面试的路上,考官们虽然千篇一律的沿袭着:“先自我介绍,再进行笔试,最后等复试通知”的套路。但工作方法也大不一样。有人比较温和,轻言轻语;有人则比较直接,直接一口否决。记得去某家公司复试的时候,霸道总裁上场,来对我进行面试,他先详细盘问我大学四年的日常生活,然后毫不留情的和我说了一句:“我很悲伤你大学输在起跑线上,希望你参加工作以后加油,不要再输了。”
生平第一次被人一口否决之前的所有努力,那一刻,倘或地下有个树洞,我会毫不犹豫的钻进去,然后再也不出来。
在北京待了一周后,终于决定要去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事,方能不负韶光。某日,当我迷失在故宫中,左走右走,走不出去时,突然想起初中时曾痴迷的那本叫《花火》的杂志,于是乎,我就当机立断,给这个公司打电话,获得了一个面试的机会后, 我就马上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