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敢面对自己的时候,还敢面对这个世界吗?
2013年7月22日 星期六 天气: 晴天 心情:阴
你有多久,没写过日记了?你有多久,没有时间读一首诗了?你有多久,没有停下来看看这个没有星星的天空了?
小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不喜欢老师布置的写日记的作业,包括我,但是,由于强制规定,不得不,所以写着写着,也就爱上了这种每天夜里写写白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的写作方式(由此可见,我是多么的容易对生活妥协)不用写得华丽,不用写得动人,随便写,流水账也没关系。
小学时,要交给老师看,写的东西基本都是吃喝玩乐且不忘学习此类根正苗红的日记,活脱脱的一个优秀少先队员该有的风范啊。
接着到了初中,初中不用交给老师看自己的日记,但,记日记的习惯却也保存了下来,这时的日记内容可就丰富了,暗恋的男孩(有很多,哈哈),老师的小习惯,同学间的小摩擦,骂街,伤春悲秋······各种,想写什么写什么,爸爸妈妈也不会偷看,因为,一个这么乖,然后成绩也还可以的小孩,是整不出什么幺蛾子的,事实也是如此,虽然也在叛逆期,最大的叛逆也只是逃了自习课去各种地方瞎逛而已,所幸的是,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没有发现过。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最静谧的时光便是日记time了,放自己喜欢听的歌,在小台灯下,写着自己的各种想法与心事,一天的时光,即使在经历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此时在笔下流淌出来的一天,却变得隽永而深刻。
高中,也变得单调许多,或许是更加的长成了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模样吧,基本就是日常计划与励志鸡汤了,每天的结尾通常都是加油,坚持,有进步,明天也要继续努力,快睡个好觉,明天元气满满······诸如此类。现在看来许是傻白甜吧,但那时却真的几乎可以算是给自己鼓了很大的劲了。
大学呢,还是偶尔会写,但真的很少了,写的东西也没什么实质性内容。电子产品,让人忘记了笔在纸上流淌的感觉。
其实更大的原因是,大学里的我,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了吧,也会积极的参加社团活动,在还是新生的时候,保留着高三奋斗时的余韵,每天还是会积极的上课。
但大概是无人管束后突如其来的自由,让我不知所措吧,慢慢变得懒了,没什么特殊情况,都会去上课,却听得没有那么认真了,每天上完课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太极,志愿者,辩论队,生活可谓之非常的丰富多彩了,可是,到头来,现在我快毕业了,回想大学生活,却觉得一片空虚,大概是因为自己从不记录吧,人的记忆还是不太可信的;大概是因为,学的专业,也没有自己选之前的那么令人喜欢吧;大概是,我并不太敢面对自己并没有上学之前以为自己会变成的样子吧。
明年毕业了,反而变得越来越焦虑,不敢想,不敢望,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特别没用的人,随大流,别人考研我也考,别人干嘛我也干嘛,生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可太可怕了吧?我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喜欢什么?我不知道。我想干什么?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不知道。
日记很多时候就是用来发泄负能量的吧,所以,不要太在意一个深夜突然负能量的人哦。
想想自己的能力所在和爱好所在吧,只有剖析自己,才能更好的迎接明天的自己吧,才能更好的面对这个纷乱却美丽的世界吧。
晚安,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