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觉得应该是一篇高言大志的文章,我也希望自己能写出来,但实际情况是:没办法,够不上。或许我把这个题目整大了(想发个傻笑的表情,发现简书里不支持,看来这是个严肃的地方,哈哈!)
言归正传,说起同侪压力(估计很多人会把“侪”读错,读成“齐”或者什么,自己查字典吧),可以说贯穿了从幼儿园(甚至更早)到白发苍苍。早就听说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都在攀比,都在看圈子里的同龄人他们有什么,自己没什么。全班都有iPhone,只有你没有,全班都穿名牌运动鞋,而只有你穿普通帆布鞋,所有同学的家长都开名车来接孩子放学,只有你的家长骑电动车过来……我想对于一个还没有形成强大世界观,没有足够健康的自我形象和价值判断的孩子来说,这种压力是巨大的。多少孩子在各种同侪压力下苦不堪言,郁郁寡欢,无心学业。先不用说这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多少成年人不也是终日被同侪压力笼罩着吗?别人家的老公,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车子,别人家的房子………随便一个别人家的xxx,可以很轻易的就给自己伤害一把。人生中很多的苦痛都来自于比较,谁不知道这个道理,但真正不去比较的好像很少,表面上不比较的,潜意识里还是会有这种倾向出来。
说说我自己:刚出iPhone4s的时候,买了一个,到现在差不多五年了,已经升级到iPhone7,我的4s应该可以说是古董了,屏幕也摔碎了一部分,但仍然在用。有时候用手机付款会略显尴尬,心里会暗想:别人会不会嘀咕现在还在用4s啊?但转念我又会想,其实当我这么想的时候,说明我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我的价值观、世界观不应该是建立在别人的看法上。手机仍然不换,直到不能用为止,就把这个当作一个操练:泰然自若的面对同侪压力。
再说说四周岁多一点的女儿,昨天刚好有个很好的机会来训练并检测她如何面对同侪压力。幼儿园小朋友去养老院表演回来的途中,找了个餐馆一起吃饭,当每个小朋友都在喝老板免费送的饮料时,女儿想喝,但我对她说不可以喝,因为这种饮料在我们家是禁止喝的,对小孩子的身体无益,饮食的严格把关是她爸爸一直看重的。
当然,这个观点出来肯定会有很多争议:如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样的食品是健康的?在中国找不到完全安全健康的,就是你们觉得无公害的食品也许让它生长的土地是被污染过的,偶尔喝一次饮料没关系吧,不用那么较真吧?我猜的出肯定会有人心里有这样的问题,正常,能理解,不想解释不想辩论,我们就彼此坚持自己的原则就好了。
回到这个话题,女儿现在就面对着强大的同侪压力,小朋友都在喝,只有她不可以喝,她面临一个挣扎:一边是别人都在喝,好像挺好喝的,我也想喝一点。另一边是:爸爸妈妈很清楚的告诉我不可以喝,爸爸妈妈知道什么对我是最好的。当我温柔的对她说:宝贝,别人可以喝,但你不可以喝,因为我们要顺从爸爸,爸爸知道这个不适合你。女儿没有任何情绪,没有哭闹,没有争辩,非常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看着小朋友喝,她的表情非常自然平静,看得出她欣然接受这个结果。我非常欣慰,晚上和她爸爸分享,她爸爸又吃惊又欣慰。
这让我想起很久以前,我弟弟和我说过的话:看到别人的孩子都在吃零食,只有你家的眼巴巴的看着,你能不给她吃吗?这句话很能反应出作为家长的压力,家长有压力,不想把压力转嫁给孩子,所以要和别人认同。问题是: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在吃,我的孩子就一定要吃?为什么我的价值观要受群体左右?不知道这与中国文化有没有关系,中国人喜欢中庸,喜欢随大流,不喜欢搞特殊,不想让人觉得他鹤立鸡群,会觉得高处不胜寒?我的猜测。
以后类似这样检验女儿的机会还有很多,她肯定会有屈服同侪压力的时候,这次她欣然顺从了我不等于下次有同样情况时她仍然会顺从我,或许也有可能下次在我不在场、不提醒、不引导的情况下,她仍然做了正确的回应,这是我期望看到的。但我相信父母一再的教导她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从,坚持原则和立场,选择做正确的回应,这些话潜移默化的已经在她心里,并正在影响着她。也有很多事情让我欣喜的看到她是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她也是个很有灵性的孩子,神会帮助她在同侪压力中应对自如,因为我们必须要从上帝永恒的创造来看待自己的价值,这个价值绝对不是来自外在事物,更不是来自和别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