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从厦门回成都,在我们那里的县城开了一间小小的店。
那是间不大的店面,小青瓦的屋顶,木板门。一块块木板除了做门还能搭在长板凳上摆东西。
我和w先生是店主,主要经营农具。例如手~电动喷雾器及其零件、农机用管及各种水管、枝剪、遮阳网、花棚布、透明塑料薄膜等。
那时我们住在店内的里屋,每天清晨六点多起床后就把一块块门板打开。然后搬出长板凳再把门板搭好铺上布,接着搬出零件盒、管子、枝剪……摆好。
常常东西还没有摆整齐,一些农户就早早的来了。或是修理喷雾器,或是买零件……尤其是每个双号赶集时,更是忙的不亦乐乎。
店铺靠近只能供步行和自行车通过的桥,一到赶集那天总是格外拥挤。桥上摆满玲琅满目的小商品:干杂,小百货(袜子、毛巾等),秧苗,小电器,膏药,DVD碟片……
如果我们开门太晚,就会被一些小摊贩占领门前的位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哪怕有时眼皮打架也要强撑着起来。
虽然是小生意,但是顾客上门总不能怠慢,时常顾不上吃早饭。幸运的是我们店对面是发糕店,忙好就能买些发糕或是粽子充饥。
我和w先生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慢慢学会怎样经营,小日子还算过的去。2009年儿子出生,压力更大也加忙碌。
为了生计,到了单号w先生就骑上摩托车去镇上赶集卖东西。我带孩子、卖东西,忙不过来时旁边做生意的邻居们热心的帮我照顾小孩,现在想来依旧满怀感激。
儿子一岁半时,我们那里修路封闭起来。最后只好选择关闭门店,回福建去发展。
如今,原来的店铺还在,只是早已换成了方便的卷帘门,新的店主经营着一些日杂品。桥上早不准摆摊了,原来的邻居们也因为拆迁建河边公园搬走了。
每当我回老家时经过那座桥,那间店,总会想起那段时光。虽然辛苦,但也甜蜜与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