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里有不少北京的特色吃食。
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是北京街头常见的平民食品。戏里开场,灯罩儿就是因为煎饼摊没办证被城管抄了。
《老炮儿》里现成有买煎饼果子的一幕戏,很地道,绝对原装带发票的北京大姐式呛人:
——我那个,要四个鸡蛋,完了香菜多放,葱花多放,韭菜花多放……
——有够没够啊,给你十个,我撑死你!
——吃完这顿新账旧账一块算,行不行?……
——蒙谁呢?钱匣子你也拿走!都你合适得了,什么玩意儿!
——姐……
——边儿去!
没去过天安门,不好意思说到过北京,去天安门的公车上没被售票员大姐这样骂过,也不好意思说到过北京。
爆肚
爆肚是清真小吃,和卤煮火烧、羊杂碎等等一起,都是北京的穷人乐。
穷人乐,重在材料便宜,不是下水就是边角料,但也算沾了荤腥,对以前吃不上正经肉菜的老百姓是个乐子。
六爷与一众人等吃爆肚这场戏,有两个有意思的地方,一是坐在后厨边上的桌子,一是三分钟的肚仁儿。
一般人坐飞机,省点的坐经济舱,宽裕点的坐商务舱,再宽裕点的坐头等舱。你说你要坐驾驶舱,杵在机长身后,这说的就不是钱的事儿了。
六爷坐后厨的边上,也是这个范儿。专设的小桌,自带闲人免进属性。哪怕只是一个小馆子,坐的地方不同,讲究就上来了。
肚仁儿是爆肚中最贵的,算是爆肚中的劳斯莱斯。而且价钱不是重点,重点是火候和口感的讲究。师傅上菜时说了:
麻利儿的,三分钟不行了。
肚仁儿出锅要尽快吃,否则那脆爽嚼劲就过去了。要诀就是要及时,要快,就像六爷趴在话匣子身上那一下。
这种火候和口感的关系,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先生,著名的老北京,曾经在《中国馔馐谭》里极生动的描述过:
一次我在家中请客,找了一位很好的厨师。我适在厨房,见他做了一碗汤爆肚,我看有些生,我问他,这个菜火候不欠一点吗?他说,在东院里吃正合适,若在本院吃,则当然微生。
因吾家平行四个院,厨房在最西院,客厅在最东院,有两三院之距离。该菜在此过程中,还有变化。大致是每一个好厨师随时随地,都注意及此。
这种细微入微的讲究,为了口感恨不得要给碟子装上GPS。
鱼香肉丝
六爷和儿子晓波和解的一场戏,在一家小饭馆。桌上两碟小菜,一碟看不太清,大概是凉拌腐竹,另一碟是鱼香肉丝。
尽管和儿子积怨已久,说话间,六爷还是把鱼香肉丝的碟子往儿子的方向推了推。爱子之心,拳拳可见。
鱼香肉丝算川菜,但是在北京的小饭馆里都能点到,我第一次吃鱼香肉丝就在北京。
那时在学校里,大家都没啥钱,聚餐时在小饭馆的肉菜F4就是:鱼香肉丝、京酱肉丝、糖醋里脊、宫保鸡丁。
其出镜率和不可回避程度,换算成大学课程,大概地位等同:马哲、政经、毛概、邓论。
鱼香肉丝虽然便宜,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很洋气:
You share rose get fun——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英文经典名句,直译过来就是鱼、香、肉丝、盖、饭。
说完吃,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六爷究竟身价几何?
为了拿出十万块钱赎儿子,开小杂货铺为生的六爷四处找人借钱。处处碰壁后,靠着老情人话匣子压箱底的八万块才终于凑齐。
无以为报的六爷,把唯一的家财,自己的房产证扔进话匣子的窗里。
之前有人讨论过这套房子的价格,我专门定格看了戏里的画面:
话匣子手上这本房产证上的信息是这样的:
地址: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36号(近银锭桥)
平房、砖混、住宅
建筑面积:140.77(平方米)
这么一间破败大杂院的平房放在2016年大概值多少钱呢?参考搜房网上最近的一则售房信息:
也在什刹海,也是大杂院,还不临街,16平方米叫价205万,单价12万/平方米。
那么六爷这套140平方米的房子,市价大概是1600万左右。
话匣子曾说:
谁要你这破房子啊。
这绝对是真爱。这爱是不是超越了千年有待验证,但已然超越了千万。
所以有时看电影就看电影,不要瞎琢磨。你在戏里悲天悯人,感怀家国,结果梦想一照进你的现实,你的现实顿时就走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