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的内心还是比较安稳的,我喜欢自己越来越能爱的感觉,能觉察自己的状态。只是还是有点灰暗,还不太明亮。我静心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一个孤独的人在那儿坐着,等着人去爱,她好想要一个充满疼爱怜惜的拥抱,可是没有谁能给得了。
我选择自己爱自己,但是怎么才是爱自己。给自己买衣服,纵容自己吗?给自己理解,给自己包容和接纳,知道自己不够好但是允许当下自己就是不够好,但是有勇气有力气去追求更好,有拥抱新生活的向往、动力和激情。
春雨分享书写,说下班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放学的孩子,快乐自由,不想再做苦逼的中年妇女。姜老师和他对话如下:你认识这个姐姐吗?你们以前是要好的伙伴?空灵你是什么时候离开春雨姐姐的,当时是发生了什么?角色关系压力斗争等。离开春雨姐姐的时候你想春雨姐姐吗,是她不想我了。是生活的琐碎让她顾及不到你。春雨姐姐穿过巷子的时候空灵就走近春雨了,为什么这个时候你会走进春雨。我发现春雨太苦了,我不想她太苦了。没有人限制她做一个苦逼的中年妇女。对,她是来告诉你这句话的?他这次来到春雨身边时信使一样来告诉她。是春雨做了什么让她来到春雨身边,是什么特质吸引她来的?因为春雨不甘心啊,她坚持走自己的路。很喜欢这个样子,特别美特别好。有没有一些对空灵感谢的话。她很调皮,她今天突然跳出来了,今天让我看见她。你愿意拥抱她吗?愿意。对话之后的感想是什么?很有趣,年轻活泼可爱灵动的自己。她来告诉我这些禁锢你可以不要。
回应春雨。
姜老师说他的案例。小女孩晚上恐惧出门。恐惧的感觉外化之后情绪正常。
海珠问:为什么要去外化。把感受具象化,拉开一定的距离去看他。具象化和自我认同的方式,笔靠垫,当事人对感受和自我认同拉开距离去看见,不惧怕,有利于处理缠绕的感受,与这个感受剥离。好的不好的感受都可以外化。困惑,与大人做外化会觉得好奇怪。孩子有游戏力。对外化有卡顿的时候怎么做?
姜老师:外化是感觉,重点是外化感觉,就想伤口的包扎。就像家庭疗愈受伤的部分,不急于找受伤的原因,太快,没有走到重心———受伤的感觉,而不是急于处理受伤的原因。
我的收获:
1、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停下来审视自己和生活然后重新选择,一定会别有洞天。
2、知道什么是外化。外化要处理的是伤口而不是受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