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完成第2篇,待完成58篇。
“2018年我选择专升本,计划读书36本,写作60篇,录音52条,2018用数字说话。”
2018年度计划
以上是2018年元月1日,我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分解下来,基本上就是每月读3本书,写5篇文章,每周录音1条,切合实际,只要稍微用点心即可达成。
截止今日,完成了两本书,分别是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和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写作在我们香蜜会写作组西风姐姐的鞭策下均按时完成,录音暂未执行。
算不上行动上的矮子,但也算是半个矮子了,每次谈起计划、目标和理想时,脱口而出,轻而易举,显得思想不凡,志向远大。可真正当行动的时候,往往是明日复明日,最终“万事成蹉跎”。
昨天下班时,我给小强(我的爱人)说,宝宝再剩下38天的时间就要上幼儿园了,可宝宝一直习惯晚睡,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他的作息习惯,接下来的38天中,前10天11点睡,剩下的28天,以7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提前半个小时入睡,最终调整到9点。
可是.......昨晚我们做了行动上的矮子,最终在12:15才入睡.........
晚睡的宝宝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说好的周日早早起来带宝宝出去玩,结果一觉睡到了10点半;想好的今天静心录一段音频,结果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没能完成;计划好的晚八点后不再进食,最终还是败给了好友的火锅诱惑..............是的,往往是这样,当我们察觉自己在某方面需要改进时,便给自己设立各种计划和目标,企图以这样的方式来获得满足。人们经常会产生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渴求成功,一方面又逃避成功,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有的人最终成为只会幻想不会行动的“巨人”。
这里讲个故事
很久以前,澳大利亚有一位年轻人,他家世代以养羊为生。到了他这代,经过努力,羊群数量逐年递增,已经发展到十万只的规模。为此,年轻人感到十分自豪,但又有些困惑。因为,尽管他一再努力,羊群的数量却只维持在十万只上下,不再增长,他非常不解。有一天,他的爷爷来到他放牧的农场。见爷爷来了,年轻人便用手指着漫山遍野的羊群,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爷爷。爷爷只说了一句:“我也一样。”年轻人大为不解,正要细问缘故,爷爷却一声不响地走了。年轻人不明白爷爷所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夜色降临,四散的羊群逐渐安静下来。淡淡的月光下,他望着一望无际的羊群若有所思。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每当夜幕降临时,他总能听见羊群发出的哀号。第二天,至少有五十只羊被咬死、肚子被撕开,而被咬死的羊羔数量更是无以计数。他想不到这是谁干的?一天,一位动物学家经过牧场。年轻人求教于这位专家,才知道事情真相。原来,在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野狗,是澳洲的头号食肉兽,估计整个澳洲约有100万只。正是这种动物的存在,才使他的羊群数量不再递增。年轻人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我也一样”的话,原来,早在爷爷放牧的时代,就存在这种情况,只不过,谁也没有办法解决而已。既然问题已经找到,能不能彻底解决呢?善于思考的他又开始了富有想象力的思维。他决心在全澳大利亚建一道防护墙。但年轻人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几千公里的围墙,不但耗资巨大,而且极难维护。但他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刚开始,年轻人一个人在自家的牧场周围用铁丝网筑起了一道防护墙,后来,他就沿着自家牧场往四周扩展。防护墙一点点延伸着。他的这种做法感染了周围的其他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筑墙的行列,以至于政府也开始关心和资助由他发起的这项筑墙运动。一年以后,一道从南澳洲大海湾向东延伸,经新南威尔士,穿过昆士兰东部,抵达太平洋沿岸的高1.8米、下部由小眼铁丝网、上部由菱形铁丝网、顶部由带刺铁丝构成的世界上最长的防护墙建成了。由于它的建成,澳大利亚的羊群数量猛增。它像一条河在澳大陆上蜿蜒着,穿过沙丘、石头山、茂密的灌木丛和荒芜的平原,保护着越来越多的羊群。许多年过后,这道防护墙成为了澳洲人为之自豪的一处旅游景点。前来旅游的人们善意地称它为爱心围墙。
显然这个年轻人就是个行动上的巨人,好的想法是成功的一半。一样的环境,一样的问题,就因为年轻人想法与祖辈不一样,并且付诸了切实的行动,问题才得以解决。实现梦想的关键是能否果断的采取行动,行动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