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作者:【美】黛比·福特
书籍介绍
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
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 【印象最深刻的三段话】
1. 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与其做一个好人,不如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好人,只是活出一半真实的自己;而做一个完整的人,则是活出全部真实的自己。
2. 你那些所谓的‘缺点’,你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欢的特质,其实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只不过表达的程度有点过于强烈了。这就好比放音乐,如果音量开得太大,就会让人感觉有些不适应。只要你能把这种特质的‘音量’调回去,你自己——以及你周围的所有人——就会意识到,你的‘缺点’其实正是你的优点。它们可以为你所用,而不是成为你的绊脚石。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把这些特质表现到适当的程度,不要过度。
3. 我们的人生是一场短暂而宝贵的旅程,我们在这趟旅程上唯一的使命,就是把我们所有的天赋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致。
>【三个感受】
1.世界是内心的镜子,通过世界了解内心对哪些特征有敏感反应。欣赏、喜欢、羡慕、讨厌、憎恨的都是对方身上的某个特质,能从别人身上辨认出来的特质,也同时存在在自己的身上。我能成为我欣赏、喜欢、羡慕的人,我也能为讨厌、憎恨的人,因为我身上具有这些特质,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
2.当刻意压抑消极特质的时候,也在压抑消极特质对立面的积极特质。是否有些积极特质的词语,和自己格格不入或者自己配不上?那就是被压抑的积极特质。
3.从小受到的教育,底层信念是“我不行”,这是父母的潜意识“我不行,所以孩子不行”传承下来的。孩子要有自我觉醒意识,或者改变从父母开始。
>【两个改变】
1.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意让自己起念头的事,并试着去看一看背后的意义。
2. 底层信念“我不行”躺枪了,我会试着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并告诉自己“我可以”。
>【一个行动】
看世界,观内心,记反馈,重提醒
(通过看世界,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及心智作用;记录“别人”对我的“反馈”;重视自己对别人的提醒,这往往是对自己的提醒)
>【读书笔记】
>【扩展链接阅读】
父母最容易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但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就压制孩子成为自己的努力。父母们之所以喜欢这样做,常常是因为抱有一个传统的观点——孩子是一张白纸。按照这个观点,孩子被认为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就是纯粹的空白,我们怎么塑造怎么教育,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反对这一看法,她认为,孩子决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源自精神胚胎的声音告诉孩子,他需要做什么。从这一角度而言,孩子的每一个自发的行为,其实都反映了精神胚胎成长的需要,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按照这一观点,罗杰斯的“成为自己”的“自己”并不是纯粹是一个人的生命体验的总和。因为按照罗杰斯的这一观点,自己一开始好像也是空的,而按照蒙特梭利的观点,我们一开始就不是空,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无比重要的精神胚胎。
按照蒙特梭利的观点,孩子的自由探索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精神胚胎得以发育的唯一途径。
然而,因为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大人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控制并压制孩子的选择空间。由此,破碎很容易产生。
《脆弱的力量》视频 布琳·布朗
我粗略地把我采访过的人分成——具有自我价值感的人,说到底就是,他们勇于去爱并且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另一部分则是为之苦苦挣扎的人,总是怀疑自己是否足够好的人。区分二者之间的变量只有一个,就是前者相信他们值得被爱,值得享有归属感,他们相信自己的价值,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一群全心全意、靠着一种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在生活的人们。这群人的共同之处是,首先他们有勇气。我想在这里先花一分钟跟大家区分一下勇气和胆量。勇气,最初的定义是真心地叙述一个故事,告诉大家你是谁。所以这些人,就具有勇气,承认自己不完美。第二,他们具有同情心,先是对自己的,再是对他人的。因为事实是,我们如果不能善待自己,我们也无法善待他人。然后,他们都能和他人建立关系。这是很难做到的,前提是他们必须坦诚,他们愿意放开自己设定的那个理想的自我,以换取真正的自我。这是赢得关系的必要条件。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全然接受脆弱。他们相信,让他们变得脆弱的东西,也让他们变得美丽。他们不认为脆弱是寻求舒适,也不认为脆弱是钻心的疼痛——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脆弱是必须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脆弱的世界里,我们应对的方式之一,就是麻痹脆弱。但是你无法选择性地麻痹感情。你不能说,这是不好的——这是脆弱、悲哀、耻辱、恐惧、失望,我不想要这些情感,我要去喝几瓶啤酒,吃个香蕉坚果松饼。当我们麻痹那些消极的情感,我们也麻痹了欢乐、感恩、幸福。然后我们会变得痛不欲生,我们继而寻找生命的意义,然后我们感到脆弱,然后我们喝几瓶啤酒,吃个香蕉坚果松饼。危险的循环就这样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