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里的几乎所有动物都会打架,成长中的玩耍嬉戏练习离不开打架,长大后的觅食抢食求偶更是“真枪实弹”的打架。关于打架,人类是否可以光明正大的宣称向别的动物们借鉴学习呢?尤其是作为家长,该如何理性认识和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打架行为呢?
儿子读六年级时,出现了心理逆反的迹象,每次出门上学我都要反复叮嘱他不要撩祸(惹事)打架。一天放学回来儿子告诉我:“数学唐老师说男孩没有不打架的。拿破仑、普京这些人都是从小一路打架打过来的。”这个唐老师有个性!小学里男老师本来就少,像这样有意识开发保护男孩性格特征的老师就更少了。听儿子转述这话的时候,一边暗自庆幸儿子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一边不动声色的对儿子强调:“无论如何不要先动手。不能打别人致命的部位也不能让别人打到自己的致命部位!忍无可忍不得不打的才还击。”
六年级里儿子还真打了一些架,最密集的是不到十天打了六次架。儿子打架后回到家总是企图忽略掩盖打架留下的痕迹,又都被我发现可疑情况后追问出来了。有时是看到了他脸上脖子上的新伤痕,有时是看他脏兮兮的衣服,还有一次发现他上衣的两只袖子的腋窝部位几乎被扯断了。每次被追问出来了儿子也总是轻描淡写见惯不怪。担心儿子的安全也担心他的学习,准备去跟儿子的班主任老师谈谈,儿子说:“不要去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老师管不了的。你看我的数学考试这次又是100。我们昨天打架了今天又一起玩。要是真的打狠了,别个家长还不早告到我们家里来了?我们是打得好玩的。”看,儿子和他的同学们都把打架当游戏了,作为家长如果再去无事生非大惊小怪合适吗?还是先观察着再说吧。
事实证明,孩子每天睡觉吃饭香得很,个子也猛长,学习也没落下,性格阳光灿烂且依然善良热情。不由得想起了小猫小狗在一起的情境,一个屋檐下相处久了哪有不逗弄争斗的呢,孩子之间的相处与小猫小狗不也一样吗?同笼的鸡鸭鹅同巢的鸟儿同一地球上的众多国家地区之间不都是这样吗?打架或者升级版的打架诸如冲突、对抗,与竞争、合作一样是一种常态的关系。再想想,自己做孩子的时候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自己从小就恐惧、反感打架,跟打架从不沾边,遇到别人打架都要绕道避开。可是,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在一群孩子都把打架当游戏的时候你不打人家不放过你,怎么办?七八岁那年还真遇到了这事。那一次不晓得是谁出的主意,建议玩“打架”游戏,村里的十多个八九岁上下的小伙伴,每两个之间都要对打一次。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纷纷上场,有的认真有的敷衍,有的用力有的退让,无论如何所有的人最后都上场了,就剩下我一人跟谁也没打一次。伙伴们都说:“来撒,就一盘,又不分输赢,蛮好玩的,保证你不出血(受伤)。”我依然不敢上。有的说:“真冇得味,一次都不敢打!你都会下腰呢,这比下腰简单多了。我们都打了,你不能只看别人不让别人看你撒。要不你选一个你觉得自己打得赢的吧。”话都说这份上了,再不打就是认怂了。躲不过了,妈的,那就打吧!就问:“哪个愿意跟我打?”几乎所有人都愿意,那就选一个人气旺的小伙伴吧。这么多人都在看自己呢,可不能输啊!憋足劲,上场了。都是七、八岁的孩子,也就那么两三个回合吧,咬咬牙一使劲就把对手扳倒在地了。小伙伴们还都表扬我呢!说我会“跳房子”会“抓子”(都是平时玩的游戏)会打麻(一种农活,利用打麻机或麻刀去掉苎麻的皮)会读书,想不到还会打架!
打这以后,虽然以后自己再没跟村里的小伙伴们打过架,但自己真的再也不恐惧也不反感打架了。三年级的时候,有个比我大比我高的留级生同桌要打我,我也勇敢的迎战了,因为自己有过打架的经验了啊。虽然打不过她,把她的小腿抱住后咬了一口那次打架就很快结束了。看到了吗?打过架的孩子面对强暴敢于勇往直前。从个性发现来看,打架,可以激活孩子身上原始的野性,从而使孩子更显生命的活力。如果自己从来没玩过打架的游戏自己敢迎战吗?估计不敢。一个从来只会听话没尝试过反抗的孩子,驯服顺从忍耐忍受就会是这孩子一辈子的主题个性。这种个性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正常发展。从身体方面来说,也只有长期经历锻炼才能健康强壮,一直处于保护状态的身体一定是经不起风雨的。打架其实也是一项集摔跤角斗柔道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中国目前的非体育专业的体育教育可以说是名存实亡的:如今为防止可能的意外,校园里的体育课基本都是围绕“安全”选择轻松休闲的活动内容。顾虑重重绝不是保护,因噎废食最后受害的都是孩子们。
当孩子们把打架当做一种游戏的时候,大人们真的应该感到高兴,这说明孩子们真正理解了打架这种游戏的作用并在尝试运用。游戏的作用在哪?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的游戏开启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斗鸡”这种游戏就是培养孩子们在冲突对抗中共处共存;“编花篮”、“打豆腐”这类游戏就要求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前面说的“跳房子”、“抓子”等游戏都是强调竞争。
大人在对打架免于恐慌的同时,也要理性客观的看待打架并对孩子做出正确指导。比如,打架只是孩子们之间的游戏,既然是游戏,就应该把它当游戏来看待,对事不对人;虽然不怕打架,但也不能鼓励用打架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打架不应该是首选,应该是不得已的最后的选择;正确对待打架的输赢,可以分析教训总结经验,不要因为这次没打赢就怀恨憋气,寻机报复对方,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一丝一毫好处的。
即使是孩子们都认可的游戏,也不排除有的孩子在打架中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受欺负了,调查取证后小伙伴们也都这么证明了,那么家长老师就该出来调解仲裁了。注意,这样的干预一定要慎用。如果无中生有小事化大,毁坏的将是孩子们共同营造的生长环境。这是为了保证游戏的正常运行进行的必要的外来的干预,否则欺负被欺负如果在游戏系统中经常出现甚或长期存在,那么这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对于破坏规则的当然得给予警告,哪怕是孩子,该道歉的得道歉该赔偿的得赔偿。这种来自成人世界的干预也叫“纠错机制”。
再回到开头提到的问题,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国家、地区之间都是《动物世界》的翻版。对待孩子的教育也应该直面现实,既要让他(她)看到现实世界的光明面感受世界的美好坚信世界会更美好,也要让他(她)了解现实世界的阴暗面知道这个世界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哪些。敢面对、不回避、能分析、想办法,这才是理性的选择。在这个认识的前提下再来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竞争、冲突、对抗等各种关系就是理所当然了。
庆幸自己童年终于经历过一两次打架,也庆幸自己在儿子童年期打架时没有断喝扼杀这种行为。没有打架的童年多少是有些令人遗憾的:因为孩子们之间的打架只是一种游戏形式,没你想的那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