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书接上回,宋江一腔抱负无法上达天听,他对这套制度太熟悉不过直至失望,但他并未绝望。
-我注意到他对自已的人生规划有个很明确的心理预期。上层路线走不通他就走下层路线。扶危济困,广交江湖好汉有识之士。
书载,只要有人投奔他,不管高低,决不推辞,仗义疏财,闻名山东河北,人唤作呼保义又称为及时雨,居家大孝,长期以往,仁孝之名声播朝野,闻名海内,江湖英雄无不以识得孝义宋三郎为荣。
在那个时代,不管是名头再响亮的好汉其实心中都还有个敬畏心,骨子里都还有个正统的价值观,那就是忠孝仁义,只是他们不愿承认罢了。
宋江正是以此为号召为立身之本,恰恰掌握住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就是忠于社稷朝廷,以身许国,泽被后世。
宋江貌不惊人,文武都无多大的成就,但就籍此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教父。天下英豪为之倾倒心驰神往,大有生不愿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之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看一个人,分析一个历史人物要置于一个大历史背景下去看去分析,不能人为割裂开来,那样就会很片面,很局限,甚而至于很肤浅。
我们回头看看宋江所处的那个时代,宋徽宗朝代已居于北宋末期,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文化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国家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富而不强,伴随而来的是人精神的颓废,道德的沦丧和价值观的缺失。
朝延君昏臣庸,文恬武嬉,好大喜功,挥霍无度,乐于贪图享受,大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朝是与非之感,醉生梦死奢靡荒淫。
"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吴王好利剑,国士多轻死。"君德如风,民德如草,世风所及,流风所向,宋王朝的社会道德体系以惊人的速度解体崩溃,直接导致了后来的靖康之耻和北宋王朝的覆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