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最后一节课,学生索要我的微信号。
我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和他们开着玩笑,说,以后常联系啊······
已经不记得,送走几届学生了。
以前,毕业前几天,学生会准备一个漂亮的留言本,诚惶诚恐地找老师一个个留言,而我,也曾经为给学生留下几句激励的话语,搜肠刮肚,如今,信息发达,想联系,拨拉几个号,点击一下屏幕,立马可以链接,省去了许多仪式和套路,简单又直接。
但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青春路上,诸多人马不停蹄地奔向未来,诸多人在路上注定会南辕北辙,诸多人因为“他望了她一眼,她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
每一届学生,毕业时,都会说,老师,我们会回来看你们的。
呵呵,我收下了,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内心深处,偶尔拿出来,晾晒一下,骗骗自己。
当然,这样的学生不是没有,但,很少。
分开的第一个教师节,还会收到他们一个短信或者电话的问候,慢慢地,他们长大了,渐渐地,在生活中逐渐淡去,或者,记得;或者,忘了;或者在某一天,突然忆起,曾经,我拥有过这样学生,曾经,我有过这样的一位老师,我们彼此鼓励、彼此陪伴,走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有时,命运好像在虚空中闪烁,让人难以把握,为学业,为未来,大家拼命地成长,不断地努力,用汗水,用青春,在时光中,拉近距离,让我们的世界,可以沟通和无界,然后,渐渐陌生······
课上到一半时,班长建议大家去补拍照片,了解情况后得知,学生们拍了一套毕业照,做成了相册,但是他们不满,说,有点贵,班代表和拍摄方沟通后,双方妥协,补拍一张证件照作为补偿。
为了追求心中的公正和物有所值,甚至不惜牺牲最后一节课,庆幸,三年的校园生活,并没有让他们脱离社会,丧失生活的气息,他们是聪明的。
拍摄方,是我上一届的学生,三年前,他们坐在教室里,同样对未来充满期待;三年后,他们以学长的身份和学弟学妹们老道地周旋着,圆滑、精明、世故,见到我,有的刻意躲避,有的微微一笑,一声老师好,勉强又生涩。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的明天。
今天的热络,也许就是明天的生疏。
青春路上,陌路也会成殇。
毕业了,除了拍照,学生们会用很多方式,留给自己一些自以为是的纪念,例如,在一件曾经多么讨厌的校服上签上全体同学和老师的大名,写下满满的祝福语,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再聚时,此物为证:我们曾经青春过······
聚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
青春永远不散场。
德裔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青春》,二战时,被镶嵌在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镜框里,也曾放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文中的青春是如此的美好: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炽热的感情;
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
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
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
青春是一本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
人生是踏上了就不能回头的征途。
人在征途,让我们彼此道声:珍重。
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