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之于美国,就像雨果之于法国,托尔斯泰之于俄国。
他的一句话众所周知,“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耐人寻味,我赞同其本意,但细细思来,锋芒的善良未免带些功利的色彩,为了使善良能够体现出来,在这繁冗的世界,纯粹的善良被已被当作是一种孱弱的表现。如此一来,众人不免会把善良的宝剑牢牢握住,一但善良的本原被功利所渲染,这将是一把什么样的剑。我认为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但是这句话不能凭空臆造,其本意符合当时美国刚刚独立的背景,那时需要独立的精神,需要刚强的力量,需要开疆拓土的勇士。所以他们的善良需要带一点锋芒。
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的是他的另一句话
“如果你高尚,我会爱你;如果你不是这样,我不愿意献假殷勤去伤害你,也伤害我自己”
作者本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已不是一种单纯的向往,两个人在一起也许一切会变得更好,这样的感情不才是叫做爱情吗?甘愿为对方付出自己的一切,犹如飞蛾扑火,在所不惜。作者对爱情没有单纯的憧憬,相反,他与自己深刻的对话,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就算有人的出现会让他感到心动,他也许会被吸引,但是他并不向往。
你的灵魂如果没有被充分洗涤,那你只是一只孤魂野鬼,荒野上的一座孤坟。你不敢踏进殿堂,因为你身上背负着与身俱来的气质,那墓志铭是对你灵魂最好的谴责。
现在有多少人过着自己所谓的幸福的生活,做着对方的奴隶,男人对女人无条件地顺从,女人对男人无责任的“呵护”。同床异梦,看似占有着对方,实则灵魂无处安放。
何为生活,何谓灵魂,何来爱情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说起爱情,我们不得不提起梁思成跟林徽因的婚姻。虽然梁思成并不是林徽因的初恋,但他却是林徽因一生最爱的人。
大家都知道林徽因在英国留学期间有一位男友,这个男人就是徐志摩。而当时徐志摩已经有了妻子,而且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为了跟林徽因在一起,徐志摩选择了跟发妻张幼仪离婚。
但是这并没有打动林徽因,反而让她更加理智,最后选择了不辞而别。
后来父亲替林徽因订了一桩婚事,对方就是梁思成。1924年,两人一起赴美攻读建筑学,并于1928年在美国结婚。
新婚之夜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这段对话也可以看出林徽因对梁思成的爱,那梁思成是怎么回应林徽因的呢?
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婚后,林徽因为梁思成生下一子一女,可以说是圆满了。但是这段婚姻中出现了一个“第三者”,此人名叫金岳霖。
有一次林徽因很沮丧地告诉梁思成:“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听了以后非常难过,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笼罩了他,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虽然自己痛苦,但想到金岳霖的长处,他毅然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而林徽因,不但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
“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但是这段美满爱情故事的结局却令人惋惜不已,1955年4月1日,林徽因预感大限将至,于是对护士说想见梁思成最后一面,但是由于已经凌晨两点了,护士就拒绝了她。
凌晨6点林徽因病逝,她至死都没有见到梁思成最后一面。
事后梁思成悲痛万分,用林徽因生前经常用的小图板为她设计了墓碑的样式,墓碑上镌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我想,爱情二字不是对感情的总结,而是一种能力。
人们都向往憧憬一拍即合的爱情,总是寄希望于遇到一个对的人,这种思维较为可怕。就像网上说的,你等了半天,以为遇到真爱,其实是个渣男。所以爱情是一种能力,不是相遇,我相信爱情是两个人的相濡以沫,久处不厌。
最后送上一句维斯拉瓦·辛波斯卡的《万物静默如谜》
我亏欠那些 / 我不爱的人甚多。
在辛波斯卡看来,真正的孤独并非孤单一人,而恰恰是人群之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件事,更想让人逃脱。
感谢孤独,它让我们有机会,认识一个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