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五星笔记法?
解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思维模型)过渡的笔记法。
包含五个步骤:
1)预判核心内容
2)记录讲解逻辑
3)记下疑问、启发
4)提炼思维模型
5)变成具体行动
2、本章重点:“超一流”学习法!
所谓“超一流”学习法,是在生活中提炼和运用思维模型的三个核心环节。
第一环节:“超”,从超级人脉中找答案,提炼思维模型。
第二环节:“一”,是指对提炼的思维模型举一反三,多维实践,理解“一即是多”。
第三环节:“流”,是指要把掌握的思维模型训练成行云流水如闪电般的直觉反应。
3、提炼“超一流”学习法的内容。
“超”:要么你主动找超级人脉,要么超级人脉主动找你。
“一”:主要是“举一反三”,记住一个思维模型不一定就理解了,而理解的关键就是不断变换情境应用。这让我又想起了第一天小六老师的提醒:我们记住100个思维模型就能像芒格一样厉害么?现在可以确认:不能!
“流”:更类似于肌肉记忆,直觉反应的核心就是“模式识别”。
看过《精进2》的伙伴都知道,越简单的事物,背后看不见的系统就越复杂。比如采铜老师的铅笔、便签、魔术贴等案例。
因为状态不好,早上的感悟有点儿资料感过重了,说点儿自己现实生活中接触思维模型案例吧。
《好好思考》中把我们平时惯用的检视阅读方法称为“查字典”,细看了成甲老师的描述会发现就是小六老师教我们平时做的检视阅读或者说快速阅读。先翻开目录找到自己要看的地方,然后看完之后合上书开始自省。这就是自我提问和思考的过程。
比如我现在看《好好思考》,我看到了“不读书法”,看完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后我开始合上书,向自己提问:“没看到这本书前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什么样的?”我一定会按字面理解,不读书法就是不用读书,自行理解呗。
但是看了书之后,了解了:啊!原来是先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看完之后马上合书思考。
思考未必就一定想出一个思考模型出来,说实话我真心不知道几个思考模型,都是遇到哪个学哪个,有时候碰到问题刚好可以利用思考模型解决,就解决了。那么思考模型会的多的人,他就得思考在什么样的问题上用什么相对的模型。
所以真心不要被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吓到了,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的阅读行为就是在学习思考模型。我们不会像传统阅读一样读全书,只是挑选我们感兴趣或者需要的内容,然后加以利用实践就好。
现在你也可以附加一个动作了,看完感兴趣的内容之后,合上书开始自省。自我提问、思考作答。也许你也曾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只是你没有给它们命名,也不知道它们到底能解决多少不同类型的问题罢了,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你思考的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思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