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阴暗,静静地落着细雨,仿佛天在默默地流泪。窝在家里的沙发上读余华的小说,读出一片潮湿。
《世事如烟》开始于7的生病,结束于4和瞎子的离世,整部作品充满死亡、无常、无奈、阴沉等不详的气息,如烟雾中的事与人,偶而会看到某个局部,却没办法看到全貌,让人看不透。
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说的是俄狄浦斯王虽千方百计地避免,终于没能躲掉杀父娶母的“神示”,在与“宿命”的抗争中完败,最后只有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作为对宿命无可奈何的反抗和屈服。再强大的人都无法逃脱固有的“宿命”,何况普普通通的大众,这应该是《世事如烟》的主题之一,小说中几乎所有的情节都在诠释人对宿命的无可奈何:7的病是因为与儿子“相克”,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除掉儿子,结果是“尽管7原先的病有些好转,可他感到有一种新的病正爬上7的身体,而且这种病他在7妻子身上同样也隐约看到”。
最触目惊心的还是司机和灰衣女人的故事,似乎是俄狄浦斯中国化的翻版。而在灰衣女人丧礼的当天,一场婚礼上的一个玩笑,就夺去了司机的性命。“宿命”的来临是那样的不可理喻,人在面对时又是那样的脆弱和渺小。《俄狄浦斯王》剧本的结尾是合唱队的演唱:看那,那边走来俄狄浦斯王,他那悲惨的形象昭示着人类不可能幸福。
人类对宿命虽然无能为力,但这还不是最痛苦的,我们所无法理解的是“宿命”因何而来?它来自于一种神秘而未知的力量,我们称之为“命运”或者“上天”。无法逃脱的必然的“宿命”,竟然源于一片茫然和偶然,这种悖论带来的正是无奈和残酷。
《世事如烟》中所有的人物都没有名字,以数字来指代,这当然不是小说家的懒惰,而是有意为之。在“宿命”面前,谁都别无选择,无从躲避,无一例外。这让我想起以数字代替人物的两个场所:一个是监狱,一个是医院。那么给人带来“宿命”的“上天”呢?天有没有罪,该谁来审判?天若病,有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