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教育行走,跟我同住的是来自上海的蔡老师。
六月份订酒店的时候,约了一个深圳的朋友一起住,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她临时有事无法参加行走,于是我在群里邀到了来自上海的蔡老师同住,接下来的四天,我便与蔡老师同进同出,一起听课,共同学习,互相交流。
蔡老师是教育行走的新营员,从21号下午见面开始,她就对这项活动充满了好奇,破冰晚会以后,她就不停地问这问那,一个劲地想向我探寻教育行走的各种秘密,特别是结束了第一天的课程以后,她的脑海里似乎装了“十万个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要我为她解答。
是啊,这一天的课程内容太丰富了:上午是李玲校长介绍她的量子管理,然后是张文质老师回顾了自己做生命化教育的三十年历程;下午先是尔遇书馆蔡和明馆长和毛家英校长、陈春华校长、邓秀华校长、蓝淑荣园长、普利辉老师各自分享了疫情三年自己的工作或成长,接着是三个“特殊”学校的校长侯晓斌、宋桂芳、王茂莲跟刀哥一起分享了他们作为校长的“酸甜苦辣”;晚上的十几个分论坛活动更是让人眼花缭乱,选择困难。重要的是,这样满满当当的一天课程,四百多人没有任何人面露疲态,甚至一个个还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了激情,作为行走新人的她怎么可能不满腹疑问?
但其实,她自己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晚上结束分论坛活动回到酒店以后,一直拉着我问个不停:你从哪里知道教育行走的信息?张文质老师是什么人?这些讲座的嘉宾是谁邀请来的?他们讲课有钱吗?为什么选了这个学校举办这次活动?前几届都在哪里办的?……
听着她连珠炮般地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我仿佛看到了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的自己,那时候,我也像她这样激动、兴奋,充满了好奇,只是我把这些问题都藏在心里,没有提出来而已。因为有过相同的经历,我更能体会她的感受,于是,我尽我所知一个个地耐心地为她解答。
我告诉她,跟我们参加过的其他培训不同,教育行走有魔力。其他的培训,要不是继续教育学分的需要,要不就是学校或上级的要求,极少有主动报名,还争着抢着报名的;其他的培训,你可能会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随时准备撤离会场,极少有久久不愿意离开会场的;其他的培训一般没有作业,即使有,也常常是完成任务,极少有主动给自己布置作业的;其他的培训都是一次性的,离开会场培训就结束了,极少有培训后余热不减的……
谈到教育行走,我这个平时不太主动发言的人也开始滔滔不绝,我用自己参加教育行走的经历告诉蔡老师:
教育行走是一个能量场。每一届教育行走,从报名开始,所有营员心里就充满了期待,接着是各种预热分享活动,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美ren,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他们有的在班级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或独到的见解,有的在引领学生阅读这方面有自己独有的办法,有的坚持带领学生一起写作,写下了很多不一般的作品,也有的是在别的学科引领着学生进入了不一样的学习空间,还有的是在家校沟通方面有非常得心应手的做法……总之,预热分享就是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场域,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从分享嘉宾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能量。
如果说预热分享是前菜,那么行走现场完全就是一桌饕餮盛宴,从破冰晚会开始,到TED演讲,到各位大咖的授课,再到论坛分享,到最后的歌舞晚会,每一个参与者在会场里聚精会神的状态,再到课间休息时簇拥嘉宾讨论或签名拍照的场面,从中午晚间餐桌上意犹未尽的分享,再到回到住所以后不眠不休的讨论,三天四晚的活动,所有人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都忍不住想说点什么,聊点什么,做点什么,或在心里暗暗地定下一个目标,思考着改变点什么。
教育行走是一个动力源。对于参加过教育行走的美ren来说,大家都有一种共识,如果没有参加过分享,没有表演过节目,就不能算是参加过行走,甚至有的美ren说,只有预热分享、现场表演和余热分享都参加过,才算是参加了一届完整的教育行走。之所以有这样的共识,是因为教育行走就是一个动力源,它会让每一个参与者在听到别人的故事后跃跃欲试,在看到招募节目表演者的时候摩拳擦掌,即使再内敛、再被动的人也会有上场试试的冲动。在这里,不管你认为自己的故事如何平凡、平淡,得到的都是来自大家的赞扬与鼓励,不管你的表演是如何的蹩脚,都不用担心有人嘲笑或讥讽,所有人都会给予你最真诚的赞美。只要有意愿,只要有勇气,这个舞台就是你的,“越承担越成长”,所有的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动力源泉,挖掘出自己潜藏的力量。
教育行走是一个新视窗。每一届教育行走的课程都是文质老师和刀哥精心策划的,邀请来的授课老师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从美国来的,有从台湾来的,有来自现代化都市的,也有来自偏僻乡村的,有教育界的,也有文化界的,还有来自文化科技公司或爱心公益组织的……他们从不同的领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资讯,从不同的角度触发我们不同的思考,他们带领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领略不一样的教育风景,感悟不一样的教育人生,通过他们,我们在获取了更前沿的教育信息,拓宽了思维的角度。这些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窗。
教育行走是一个欢乐港。《行走之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群勇敢的人,什么都不害怕;一群快乐的人,走在自由的大地上。”在教育行走的场域里,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也都是快乐的。从预热分享开始,到节目的策划、组织、招募、排练,到行走现场的主持、灯光、背景、摄影摄像、报道等等,再到余热分享的主持、分享和点评,所有的工作都是自觉自发的,每一个人都把这些工作当作最重要的事情,不仅特别认真对待,而且乐此不疲,甚至为了能够以最好的效果呈现在大家面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却乐在其中。两台晚会,节目精彩纷呈,表演者与台下的观众都看得目不转睛,会场里“咔嚓咔嚓”拍照的声音此起彼伏,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现场所有的灯光、背景、课件,与授课嘉宾的演讲配合得恰到好处,醒走者公众号的报道及时精彩……所有的人都像置身于一个欢乐的港湾,从身体到心灵,没有一处不畅快舒适、酣畅淋漓。
教育行走就是这样有魔力,用佟生老师的话说,“教育行走有毒”,可我要说,不仅仅教育行走,凡是张文质老师组织的活动都“有毒”,一旦参加,便会陷入其间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