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再次看完这《新龙门客栈》,内心情感波澜壮阔,久久不能平息,已感不到一点睡意。那缱绻在心里的感触非逼着自己把这感受写下来不可。
算上这一次回顾,这部电影看了也不下三遍了,然而每次给人的留下的都是不同感受。
记得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才七八岁,那时看得是露天电影,一群人站在大街土地爷庙前的十字路口,路口上面两个电线杆之间扯着一面白色的影布,距离影布远远的地方架着一台投影机,脸盆大的电影胶卷在投影机吱吱地转着,大街上大人小孩都搬着凳子在大街上看电影,把整个路围个水泄不通。
记忆最深刻还是那部《新龙门客栈》,那时候小,深刻最深刻的要属电影里边的武打镜头,刀剑霹雳乒乓,飞镖在空中咻咻咻地声音。看完后自己还要跟着电影里的动作比划两下。有时电影需要杀人的地方,简直不敢睁眼,尤其是电影最后店小二把大反派东厂大太监一只手脚给削得片甲不留,我一方面感到大快人心,另一方面又不敢直视,晚上睡觉都做噩梦,梦到那有血无肉的空骨架。令人不寒而肃。
第二次看,差不多是初中时,那时在家里的影碟机里看到这部电影。那一次,更多的是关注电影到底讲得个什么故事,而不局限于电影里的打打杀杀,开始关注剧情和演员。那时是林青霞,张曼玉
梁家辉等最黄金的时期,那时竟然不认识里边的大反派大太监竟是甄子丹扮演的。
那时的美还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ps的痕迹。看电影的时候也总是提心吊胆,被剧情吸引着,害怕那两个孩子被杀,害怕金镶玉把男主角给出卖,想要弄清张曼玉演的金镶玉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想要弄清电影里的主人公到底谁爱谁?
直到昨夜,又在网上找资源重新回顾了第三遍,这一次看《新龙门客栈》感触颇有良多,却也越发说不出来,也感觉无人可说,无人倾听。越来越觉得人生是多么的可笑,小时候,电影都没看懂,却有着一堆的小伙伴让你说天道地,胡说八道。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胡吹的人又少些,到了现在,对于电影内心的感受竟也无人可说。
更多不自觉地会感受到电影中那种情义的概念。尤其一些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节的刻画。比如郭淮安与金镶玉洞房中,林青霞饰演丘莫言那种难于言说的苦痛,那种借酒消愁的苦闷
自己也越来越能体会,后郭淮安给丘莫言拔箭时,金镶玉眼神里的传达出来的羡慕嫉妒,张曼玉的眼神,她的眼戏放之四海无为其右者。这些感触让我想起辛弃疾的一首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