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的主题,继续研究《孙子兵法》,《九变篇》曰:“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将领有五种性格缺陷,是最危险的:
一、不怕死,一味死拼,就会被敌人所杀。
二、贪生怕死,没有必死之心,又会被俘虏。
三、愤怒急躁,经不起刺激,会中人激怒之计,愤而出战送死。
四、廉洁,爱惜名誉,受不得污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洗清别人泼自己身上的脏水,而不顾巨大的风险出战,中计。
五、爱护居民,也会被人利用,或让他为掩护居民而烦劳,或驱使人民为炮灰,让他不忍作战,而敌人就藏在里面。
这五种性格缺陷,都是将领的过错,用兵的灾害。军队覆灭,将领身死,都是由于这五种危险造成的,不可不警惕!
领导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性格。反之,领导者的灾难,往往也是一种性格缺陷。将领有这五种性格缺陷,是最危险的。
性格决定命运,将领统兵千万,他的性格基本就决定了团队的命运。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战争年代,当兵的最好运气就是跟着一个能打仗、打胜仗、还会打巧仗的将军,用老兵的话说叫跟着他打仗心里有底。电视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有人说是四野的钟伟,他是有名的“好战分子”,从四野十旅旅长到5师师长,再到四纵司令员,在黑土地上的每次战斗,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勇猛如虎,打仗从来不要命,可也从来不耍蛮脾气。每战前都亲自侦察,敌情我情,天候地形,兵力部署,会不会出现意外,意外情况怎么应对,全都有数。特别是打到节骨眼上,能不能再坚持一下,他的判读十有八九是对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是这样评价5师的:“该部队系东北队伍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攻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战,攻坚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黄石公,传说中送《太公兵法》给张良的那位神仙,说:“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顾其死。”勇者好行其志,勇敢的人,就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愿意因为危险而放弃自己的计划。如果他正好又愚蠢,他就不顾其死,看不到死亡的危险。耍蛮脾气只能是面上的一种人设,绝不能是战场上的决策。
战争(另一个角度投资也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是最考验人性的,每个参与者的个人性格,心理抗压反应,千钧一发之际,在万马千军厮杀的千头万绪中,一眼就窥透要害,并咬钢嚼铁般一锤定音,高屋建瓴的大将风度和风流倜傥的将才,不就在那一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和闪光吗?
所以,在战争中或巨额投资中的决策者,要向刘邦学习。项羽捉了他的父亲和妻子吕雉,把他爹剥光了衣服捆在案板上,旁边架一口大锅,说你不出战,就把你爹烹了,把你老婆杀了。刘邦站在城墙上大声回应说:“咱俩在怀王面前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了咱爹,那也分一碗汤给我喝。至于我老婆,你要杀便杀,无所谓。”项羽在他这流氓嘴脸面前,气得脸色铁青,但最终还是没伤害他家人。
又一次,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落荒而逃,夏侯婴驾车,他和一对儿女在车上,也就是后来的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后有追兵,情况紧急,刘邦嫌车上人太多,跑得不够快,两脚把一对儿女蹬下车不要了,自己跑。夏侯婴赶紧停下车,把两个小孩抱上来,“如是者三”,搞了三回。而且每次夏侯婴把孩子们抱回来,惊恐的孩子紧紧搂着他脖子,他还不马上催马狂奔,而是慢慢地哄孩子们平复一下,才快马走。刘邦气得想杀掉夏侯婴,但杀了他又没人赶车了。最终还是安然无恙逃离了险境。
像刘邦这样,“不必死,不必生,不忿速,不廉洁,不爱民”,就是人至“贱”,则无敌了。当然这个“贱”,并不是站在个人道德的制高点批判刘邦,站在组织道德上,汉高祖刘邦必需要对他及他背后代表的组织负责。此时他不可能为刘家的利益,抛弃汉军的大利,刘邦其实是践行了孙子兵法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