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滋养人的灵魂。水,滋养人的身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随身的包包里,多了两样东西——一本书、一水杯。不知不觉,我的包包越换越大了,能容得下书和水杯了。这两样东西如影随形,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当我们的生活被电子信息,被手机里微信、抖音各类信息充斥的时候,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离不开手机了。虽然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侵占了我们所有空闲的时间。在公交车上,人行道上,公园里,等候做核酸的队伍里,随处可见低头看手机的人;坐在一起吃饭的人不是聊天而是在看各自的手机;有些家庭,一家三口回到家里,各抱各的手机,交流少了,融洽的氛围少了。我下班回到家里,一进门,就躺在沙发上,打开手机,手机里的视频诱惑太大了,时政新闻、博主谈古论今、电视剧剪影、娱乐新闻......不知不觉就刷到了深夜,突然发现什么都没有干,日子一天天过去,而我变得浮躁,焦虑充斥着自己,空虚无聊,才发现自己的心已无处安放。
后来,我加入了一个读书群——昌吉墨兰读书群,群里的书友们每天在群里发读书的音频,我点开一个一个听,大多读得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我被群里朗朗的读书声深深地吸引着、感染着,不自觉地拿起了久违的书本,从喜欢的《红楼梦》开始,开启了我的读书之旅。我也象书友们一样,每天朗读发音频,每次读书都沉浸在小说里,感觉书中的每个人物,就在我的身边,我已置身其中,与他们同喜同悲,有时候泪流满面,哽咽地无法读下去。当擦干泪水感叹人物命运的时候,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便随手写点读后感或随笔。
慢慢地越来越喜欢这种读书方式了,每天阅读最长时间1个多小时,最短半个小时,偶而10分钟,当读完《红楼梦》时,已近四个月。不知不觉阅读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象洗脸刷牙睡觉一样成为日常。墨兰书社推荐了100部经典的作品,一本一本开启,摆在书架上尘多年没有书一本本被我读完。这时我才发现,当一本厚重的巨著放在你面前的时候,犹如踏上一段漫长的旅程,一步一步往前走,终会到达终点。面前摊开的书页,每天坚持读一点,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当读完的那一天,才感觉自己真得很有伟大,奇妙的旅程中与作者交流,与人物对话,整个的世界是丰满的,是美妙的,而我是快乐的。
随着阅读量不断地增多,才发现有那么多的好书,自己没有读过,感觉自己曾经蹉跎了岁月,自己对读书的渴望让我抓紧一切空闲时间读书,突然发现,我时刻想着的不是手机而是书本了。
除了阅读经典的作品外,我非常喜欢读散文,还有些随笔,有名家的,也有本土作家的,散文一般都不是太长,可以利用一些零碎时间来阅读。这时,我的包包就发挥了作用。不管我到哪里,公车车上、车站,医院等候区.....我都会拿出我的书来。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活动,没有开始前,我拿出了余秋雨的《行者无疆》,正在看时,坐在旁边的朋友问我看什么书,笑着对我说,你喜欢看书啊,随之对我投来赞许的目光,那时感觉我是被人尊重的。
在我的包包里,装过三毛的,张爱玲的、林清玄、汪增祺的、余秋雨......最近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写母亲写家人写自己,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融为一体,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丰满的思想,从生命的苦难中表达出明朗与快乐。这种不屈于命运的坚强正是我所喜欢的。
包包里另外一样重要的物品就是水杯了,随时装满水,口渴的时候随时喝一口,人体水分占到体重的60%-70%,专家说人每天要喝八杯水,水可以帮助身体代谢,尤其不再年轻的我们。
这杯水,承载着我身体的部分营养。有红枣枸杞茶养生茶,玫瑰花蜜枣蜂蜜美容茶,薏米红豆茶去湿茶......看小红书上的介绍,喜欢就自己捯饬。
一本书,让我不再焦虑,捧起书的那一刻,世界瞬间安静下来了。一水杯,当我口喝的时候,为我提供所生命所需。
人有的时候需要静下来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想明白自己内心需要什么的时候,着手去做,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的心,充实自己,丰盈自己,让自己有一个万里挑一的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