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看课,从来不是看一个老师在认真指导一个老师的学习,出现很精彩的发言,认为就是好课。而是看是否所有学生在根据自己的水平在学习,这个时候,合作学习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分析学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德国一年级,视觉型作业,默写单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比如,德国课堂学习四分之一,糖罐拿分糖果,剪刀✂️四分之一,等五种方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真正的好课是全班同学在他的课堂上都有获益。而不是部分学生或只要有优秀学生获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量课例琢磨,在某一类上自成一派。教学风格阶段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比如,关注某次研讨课‘有效提问’的评价工具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传中,请稍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何培训?
从学生名单里,选好不同类型的学生,标记三个类别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观察一个学生的课堂行为量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德国体育课堂的教师--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评课(督导评估)对话。(90年代例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有必要穿这么专业吗?(健美服)
你觉得你完成了教学目标了吗?(教学手段-教学目的)运动量达标了
你的体育课有遗憾之处吗?(背景音乐)
小结:
看课和评课,往大说,体现对一个人对时代,国家,社会,教育,课程,人的发展的综合观念;往小处说,是一门需要分类别,目的性,针对性极强的专业技术活,这是董蓓菲教授这一讲座在后者上的意义。
董教授有深厚的国际化视野,建立在比较教育视野上的评课观,落脚点始终在关注学生的学这一点上,以学评教,是董蓓菲教授旗帜鲜明的观点。
对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上,董蓓菲教授是清晰又谨慎的,对不同学习类型学生的分析,和不同教学手段的针对性,对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观察表的分析,对老师一个教学行为的谨慎评价,都应当是尽量客观准确,以背后对教育课程的理解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