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热搜,说的是“文科消亡成为一股全球性浪潮”,我其实没有点开词条细看里面的内容,但是近年文科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此起彼伏对文科专业的调侃,倒也没有太吃惊,毕竟我自己都常常会觉得,上个技校,学个手艺,当个技术工人是不是都会比现在更有方向,至少会有一个知道从哪里可以开始精进的方向,哪像现在,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可以很容易的被取代。是的,我常常将自己的迷茫归结为没有一门手艺,创业都不知道该干啥,这当然是借口,毕竟当老板其实也不需要自己是多么专业的人才。
至于为什么会说文艺青年没有未来,其实只是最近生活上的变化,让我觉得自己过于纯真,工作4年,历经两家公司,却还妄想在职场上寻找一份乌托邦。寻找乌托邦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这个过程实在是太内耗了,反复的质疑和无法宣之于口的矫情,在内心深处激烈碰撞,最后还要若无其事的跟自己说,你要理智一点,害,什么样才是理智一点呢。
我其实以前不太愿意往自己身上贴文艺的标签的,但是这个月,我突然就主动接受了这个标签。很想和大家就只是聊聊生活,但是却生活在一个极度竞争的体系中,这种巨大的割裂感很想让人逃离,但是又得找个方式养活自己,我可能只是半文艺吧,生活方式还是很入世的。在一个竞争体系中重视人际关系,我可真是有病!
文艺没有未来,但我不想死在30岁,希望有一天可以说出来,想表达的意思是,我知道文艺青年没有未来,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已经死了。我可以继续清醒的感知不适,以及沉浸式求生存,但希望30岁之后可以勇敢,去寻找是不是可以有按部就班上班之外的生活方式。
怎么会没有呢,只是我不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