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周礼乐已崩坏,执着于周礼的孔夫子提出了克己复礼,并以身作则说僭越的典礼他是看不下去的。
有时候对与错,不在法,而在乎礼。儒家提倡礼法,礼在法先。礼与法,孰轻孰重暂且不论。为政1.2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如今社会只有法,没有礼,道德沦丧之事,网络天天见,且不以为耻。
我希望能通过学习论语,了解儒家思想,学习古人文明,掌握今日之礼,提高自我素质。
原文
子曰:“禘(1)自既灌(2)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3)。”
八佾注释
(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
(3)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八佾译文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八佾评析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这里,他对行禘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