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 李家小猫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一本光听书名就会被劝退的书,可能也不好意思放在书架里,更不好意思给别人推荐。
“成功”这个词太大,况且谁来定义成功。自己的生活自己过,自己的“成功”自己来定义。生活中,对于个体来讲,我更喜欢用成绩、成果、成就来表达。
我想起第一次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应该是剽悍一只猫,他最开始就是靠读书写作学习,链接牛人高手,行动力超强出圈跃迁,现在是个人商业顾问,在战略营销专家小马宋的公众号上包年打广告。
但当时也没有读,印象里就留下了这个书名。
快到年底,年度总结,制定新年目标,新年读书会的各种活动疯狂推送。我也是这样偶然发现一个创业团队准备开始搞读书会项目,他们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发起人Kris,也说当年瞧不起这本书。书名这么Low,能有什么价值,直接判了死刑。但后因一位学长的推荐,让他在创业前的那三年时间,有了那么大的阅读量,很多时候,一本书就是会改变你的认知和行动。
当又有一个人推荐这本书,而且他说不要轻易给任何东西下定义,况且大家都有同被书名劝退的经历,那我就来读读吧,看看到底能学到点啥。
简单地说,这是一本类似于自传体故事性质,和读书有关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洪镇洙过得很不如意,通过阅读以及不同阶段不同读书指导老师的指导,持续阅读实践,走出人生困境的半虚拟故事。
可读性强,篇幅很短,值得普通人,特别是没有阅读习惯,也没有目标,还每天处于焦虑状态又得过且过的人。
甚至就把它当成一个通过阅读成长改变的小爽文来读也可,大约2~3小时可以读完。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都不同。有的人享受趣味,有的人为了获取新知,还有一种人是改变人生。这本书讲述的是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人生。
对我来讲,很多时候,阅读可以疗愈。当然大多数时候,我是想通过阅读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阅读,认知有了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如果说你的目标是尽快地成长改变,有显而易见的成就,那你就必须抛弃我不行的想法和做法,带着我一定可以的信念去思考、去行动。
作者认为读书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基础定向阅读、加强定向阅读、深层定向阅读。
基础定向阅读,是通过阅读100本以上和自己业务领域相关的书,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
加强定向阅读,是用一年时间阅读365本自我启迪的图书,以拥有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深层定向阅读,是通过阅读人文古典书籍使自己成为领军人物。
故事的主人公,第一阶段完成的是100天33本书,这个阶段主要培养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100天读完33本书,至少要3天读一本。一天按3个小时算,则需要3天,也就是9个小时可以读完一本。
当然,他经历的每一个阅读阶段都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可能你上来也会问,我上班一天那么忙,哪还能富余三小时的时间。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第一要看自己内心渴望改变的程度,你究竟渴望多大程度地进步?极度渴望且内心坚定那就可以找得到时间和办法。
把读书想象成是借助作者的思考,替代作者生活的行为过程。如果从多种角度去想象,学到东西一定会很多。
改变的念头越强烈的人,越能把高手的每一句话都记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接下来就是营造读书环境,确保所需的书籍和时间。
把买来的书码放起来,经常看到它们就会产生一种阅读的冲动,当你看到没读的那摞书一本本减少而读完的书越摞越多,成就感和满足感也会随之而来。
零散时间比你想象的要多,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读书指导老师给主人公说的是:
首先早晨要提前一个小时起床,晚上也要安排一个小时。另外,上下班时间各安排30分钟,这又是一个小时。一天必须有3个小时,不许摇头说做不到。只要下决心这些时间是完全可以保证的,不看电视不上网就行了。
其实我一直也有阅读习惯啊,只不过是没有像书中所说,倾注所有去阅读。所以有些书的使命就是重新点燃你的热情,让你迫不及待地马上动手。
如果有时间就读一点,没时间就干脆不读,好像不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就像书里描写的,饭是一顿不少到时间就吃,而书却像旱地里的大豆苗——稀稀拉拉,隔三差五地读。
好像也就那么过来了,可是没有被影响没有行动,几乎就是原地踏步呀。
那如果看到同样一年时间,别人产出那么多成果就不要奇怪和焦虑,就得接受这个结果。反之,不能接受,就得自己主动创造。
利用年底的尾巴,更好地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我相信“场”的力量。环境塑造行为,行为反向塑造大脑,让目光所及都是自己想看的书。
一天抽出2~3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具体时间分配需要尝试和不断优化。
书中有一个描写主人公挤时间阅读的细节:
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洪镇洙把晨起闹钟往前调了10分钟,晚睡推迟10分钟;午餐从简,挤出10分钟读书;不论下班多晚都要读上10 分钟再离开,甚至连等电梯和乘电梯的时间也不放过。
6个10分钟就是1个小时啊,如果没有完整的1个小时的时间,就凑出1个小时来读书。洪镇洙想。
看完这个瞬间立刻感到身上好像有了能量,要不说有些书就是用来点燃你的情绪和能量的,这本算是吧。
我觉得自己努努力也可以挤出这些时间,只不过我特别喜欢边读边做笔记,总觉得碎片时间阅读体验差。
上下班路上会阅读公号文章,以后改成微信读书,改变思路,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安排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书籍,大部头严肃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就留给整块时间。
主人公洪镇洙在完成第一个阶段100天33本书的任务后,开启进入培养专业能力阶段 ,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目标——成为专业第一名 。
利用1年的时间,读100本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
那为什么非要1年读100本书呢?
他的读书指导老师说:“在大学里要想取得博士学位,必读的书籍至少也要100本。博士可以说是那一领域的权威了吧,所以你一定要读100本书。
在某个特定领域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写的一本书里有近30年的经验之谈。如果你读完100本专业书籍,就跟修炼3000年的功力没什么区别 了。”
给他布置的任务是:如下图所示
我自己读书太杂,做过一些主题阅读,这么一比也只能算是微小规模了。对专攻一个领域这么大体量,还没有尝试过。
家里实体书几百本是有了,对于写作领域的几十本实体书也早就准备好了,有点跃跃欲试了。
开篇主人公混混沌沌地在初次见到读书指导老师时,开场对话老师没有上来就讲读书的事。
给他讲了一个红皇后效应:Red Queen Effect。
大致意思是若沿逆行的滚梯往上走,即便是跑步前进,如果速度不够快,结果还是停在原地。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速度与周边环境变化一致,就只能是在原地踏步,无论如何都无法向前迈进。
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就要用全力奔跑;要想去别的地方,就要用比现在至少快两倍的速度奔跑。
红皇后效应经常用于生物学。生物为了生存下去,不断进化,而环境也在一起变化,如果你不够快,最终的结果便是在原地停留,如同没有变化。
最后问他,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周围那些出色的同事都在读些什么做些什么。这让主人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立即想到自己,直觉上有天赋,看前沿的一些东西看得准,也有行动,就是缓慢且间断地进行着。就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果敢,速度也不行。
属于那种间歇性踌躇满志,间歇性坐吃等死类型。
很多事情需要堆量见效的事,都给耽误了。比如写作耽误的是最严重的。
身边见过太多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况且努力也未必一定有收获,何况原地踏步式几乎可以忽略的那些改变,就更不足挂齿了。
一起开始写的人,甚至比我晚开始写的人,他们要么后来找到更适合的领域深耕,要么是一直坚持输出,甚至出书。
长期观察对标这样的高手,多和这样的朋友一起交流,至少不会落下太远。
阅读和写作不分家。我要提炼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论,结合100本专业书籍,把写作当成永续的事来做。
即使100本太难,可以先从从自己业务领域或想深耕领域中的经典或得到好评的书开始,先读10本,逐渐累加。
尝试过多少办法,发现除了认知上来了,解决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动。成长进步的速度,就取决于你奔跑的速度。
忘掉心中的痛苦,通过读书获取力量加速改变进步。读书的主体是自己,一定要懂得自己为什么读书,自己想通过读书改变什么 。
如果心情不迫切,你会有无数个不读书的借口。要为尽快增强紧迫感而努力,要为迎接挑战而努力,要为自己的成长和改变寻找充分的读书理由而努力,并把它们写下来反复玩味。
人一旦发掘出了内心的这股巨大动机,就会迸发出强大的潜在力量。
在主人公专业书籍读到67本的时候,读书指导老师让他开始准备讲课。因为他在一家销售公司,就让他在公司里把想学销售知识的青年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学习小组。
他欣然接下这个任务,要搁以前,他还会有种种担心和疑虑。现在的他觉得没什么问题,很自信。他开始接受无止境的变化和成长的挑战。
为了准备好讲义,他只能更加努力地读书。一想到听课那些人的眼神,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问题都不能随意放过去。
虽然准备讲义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但是真正从中获得力量的还是洪镇洙自己。他在给别人讲课的过程中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比较模糊的概念经过仔细推敲也更加透彻了。
虽然为了准备教案,神经总是紧绷着,但这也是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专业的读书博主,讲书人。这是一种很好的吸纳书中内容的方法。
一直认为教是最好的学,要么把你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听,要么写成文章给别人看,但凡你讲不出来,讲不明白,写不清楚的地方就是你自己还没有梳理清楚。
所以我也要在这个方面发力。这些都是阅读在实践层面的内容。
就像升级打怪一样,更高段位的读书指导老师,在最后一个阶段,让主人公100天内约见10位成功的企业CEO,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访谈,整理出材料。
这包括了从开始做采访CEO的准备到向他们学习为止的所有内容。为了采访到那些难得一见的人必须要有一颗诚恳的心,要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做,这与阅读很容易就能从书店买到的书根本不是一回事。
为了成功访谈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要重读他们写的书,还要上网把能找到的资料都搜集起来,仔细阅读和认真整理。
只有通过提问,才能引出更深层的内容。一看提问的水平,就能知道你所拥有的知识程度,知道你是否下功夫准备了。
一切这些准备的过程都是学习内化的过程。
人事网书,都是我们学习的手段。记得刘润在得到上的《5分钟商学院》,开篇永远都是固定的那句:“前人的思想,我们的阶梯”。
和高手过招,他把他们的智慧洞见,踩过的坑,告诉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正如主人公洪镇洙完成最后一个访谈,把这期间自己采访的内容做了整理,又仔细看了一遍。洪镇洙觉得即便是再漂亮的文章,也难以完全描绘出他们鲜活的现实和轰轰烈烈的人生。
这种启发是更直接的,更直击人心的。
看到这里,就一下子明白了剽悍一只猫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因为他就是活出了这本书,按照这本书的启发做出来的。
他做了两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见牛人,写作。这两件事对他的人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接触了一些牛人之后,剽悍一只猫的眼界被打开了,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了全新的思考。
在今年4月何加盐对他的深入采访中也看到:
2016年元旦,剽悍一只猫公布了自己的年度目标,其中提到,要在一年内采访100位牛人。
他通过去牛人的公众号或微博留言,去“在行”上付费约见等方式,连接到一批“牛人”。
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加“名正言顺”地连接牛人,他又专门找到简书的CEO和主编,要到了一个“简书首席采访员”的Title。再往后,约人就更方便了。
那时候还是公众号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剽悍一只猫写的那些以自己经历和学习成长心得为蓝本,能给人带来力量的小文章,很受读者的欢迎,开号4个多月时间,公众号粉丝就超过了4万。
我们做到采访CEO可能很难,但是可以从采访身边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开始,和他们对话交流,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学会提问是一门学问,边提问边积攒提问能力,遇到更牛的牛人时,采访能力成熟一些了,也避免了犯低级错误。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会像闪电一样瞬间就能搞明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一个细雨润物的过程,变化是渐进的。
慢慢的,头脑中有一个书柜的人和头脑中有一个图书馆的人,肯定立见高下。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书中鼓吹阅读数量,事实上无论哪个阶段,读多少本,都让主人公做好笔记,甚至重要有启发的部分要自己录音,反复听。中间阶段还让他讲课。
不同阶段对输出要求不同,直至最后100天采访10名CEO。采访任务完后,又回到读书,1年挑战365本书。
每个阅读阶段阅读目标不同,任务不同,输出强度也不同。
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 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学习、工作、读书和人生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阅读是其中一种非常好的手段,来改善我们生活这个系统。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就像提到输出也不只是写文章,可以是为了更好地做出决策和得到好的反馈。
阅读不应该有鄙视链,拥护读经典,也支持读小书。最重要的是你的感受和你的行动改变。
我读这本最大的感受是重新点燃了阅读热情,也承认鸡汤偶尔也很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