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向来不是个素食主义者,但在吃素食方面,却是很有一番开放心态的——重口重油重辣的吃多了,偶尔也要学会尝尝来自蔬菜素食原本的天然滋味,这才算得上百般滋味口中留。
和庞大驳杂的荤菜菜系相比,中国的素食菜系大概只能畏缩在一个角落当中。素食之所以底气不足,总的来说还是和食材有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是一个技术全面的厨师,面对一筐素食食材,也总会有束手无策、畏首畏尾的时候,毕竟翻来覆去的招数实在远不如面对荤菜食材来得挥洒自如,什么分档、上浆等手法在素食面前就统统不管用了。
李渔曾说过素食之美:“论疏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李渔是兰溪人,兰溪隶属金华,因而他也算是我的老乡。近来有家店挺火,叫作“李渔和他的两头乌”,所卖者就是金华、兰溪一带的小吃。我对这个老乡其实没有太多感觉,尤其是在知道他某些事端之后,但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我大体认同他对素食的这一理解。总之,在当下全国口味日趋川菜化的时代,若是能对食物尤其是素菜食材本身的清淡滋味有所追求,就已是很难得的“味道自觉”了。
我在昆明待过四年,在台北待过两年,现在在杭州也待了四年。巧合的是,大约因为佛教还算盛行,所以这几个城市多多少少都还有些素食餐厅以及寺庙素食可供寻觅。在昆明的圆通寺、杭州的三天竺,都能找到好吃的素食,台北的素食选择就更多了,简直就是素食爱好者的天堂。
最近以来吃的一顿素食,是来自上海的“大蔬无界”素食餐厅,杭州也有分店,在万象城边上。素宴一共四道菜,菜名化用了苏东坡的一首六言乐语诗。头一道是“桃园未必无杏”,采用的食材是牛油果、甜菜冻和清凉薄荷汁。作为打头菜,这个色彩搭配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有种“人在画中吃”的感觉。
第二道菜是“银矿终须有铅”,原来就是萝卜汤煮萝卜片。经过头菜的铺垫,甜菜冻和牛油果的清甜口感到这里来了180°的大转弯,这道汤入口层次丰富,食材却极其简单,只用了白萝卜,却极为透彻地展现了萝卜本身的香辣滋味。
第三道菜是“荇带岂能拦浪”,所做素食为黑椒海参菇排佐热时蔬。这道菜也做得很好看,红红绿绿的小珍珠取自不同色彩的萝卜。海参菇本就有着劲道的口感,再佐以黑椒的微辣、时蔬的香甜,使用刀叉像切牛排一样切一小块置入口中,馥郁的香气便喷薄而出。
最后一道菜“藕花却解留莲”是一道主食,食材为荠菜冬笋烩稻花香有机米。这是用荠菜汁烩制而成的,做法有点像西餐中意大利菜系的烩饭,要用好米自不必说,但更重要的是把菜汁的口味完全渗透到煮熟的稻花香米中,这样才更符合中国人的口感。作为主食,这道菜的作用已经不言自明了。
这餐素宴我自然是吃不饱的,不过就“吃饱”这层需求而言,好像也太不够“美学”了。言归正传,大蔬无界的素食确实已做得足够精致,满足了“美学”的品位,让我大开眼界。但素食光长得好看可不行,口味还是最重要的绕不过去的一环,那以上四道菜来说,萝卜煮萝卜最让我惊艳,简单的食材也能好吃到让人流泪,可得满分,其余者色香俱备,味则略逊一筹,但依然得为素食大厨的创意鼓鼓掌。
另外还得自我反省一下,作为苏东坡的老粉,很惭愧,之前我从未注意到过他的这首六言乐语。而当我吃完这顿素食,再回头看他写的诗句时,居然有种庄周梦蝶的感觉——不知是口之素食为苏诗与,还是苏诗之笔为素食与。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点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