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煤油灯
我十一岁那年,刚从小学考上初中,学校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一盏小煤油灯,上晚自习时用。
在故乡那山沟沟里,大多数小学生都考不上初中,考不上的孩子就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给家里挣工分,有些个头高有力气的孩子就指派参加生产队的外出副业队,还是挣工分,不过干的不是农活,名誉要比在生产队劳动要好听一些,找对象也容易的多,走路姿势也不一样。能考上初中的麟毛凤角,一旦考上初中,就像是在古代学生考上“秀才”一样光彩耀人,家里还要邀请亲戚和街坊邻居到家里来,吃上一顿菜水面,来庆贺一番,大伙儿吃罢饭,就搜肠刮肚的说一些吉利话和吹捧的话,然后就异口同声的叮咛着,说出同一件事:"这还得想法子给娃娃另外制作一盏煤油灯“。乡亲们都知道,读初中是要上晚自习的;乡亲们更知道,不是家里简单地多添一盏煤油灯的事。孩子要自带一盏煤油灯,代表着谁家的孩子聪明有出息,象征着谁家孩子学业有成,预示着谁家孩子弄不好将来一定会是个干大事情的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是闹饥荒时期,物资极其匮乏,在家里要寻找出能制作小煤油灯的瓶子和灯芯铁(铝)的管子等原材料,实属不易。家道好的农户,就用墨水瓶、浆糊瓶、西药瓶、罐头瓶和架子车胎的汽门芯、还有其他的铁(铝)材料的小管子,再用棉花或棉线搓成灯芯,制作成小煤油灯。我家根本就没有这些原材料,无奈之下,父亲就跑到大队文书家去恳求帮忙,文书看着我能考上初中的份上,就把他们家的两个蓝墨水瓶子的蓝墨水倒在一个瓶子里面,腾出一个空墨水瓶让我父亲拿回家,父亲又从邻居家要了点簿铁皮,砸卷成了一个细小的管子,用旧棉花搓了(灯眼子)灯芯,制作成了一个小煤油灯。
那时候,学校教室里没有什么照明设施,每次上晚自习的时候,每个同学一人一盏小煤油灯,放在课桌子的左上方,上课铃一响,统一用火柴点燃,顿时,教室里灯火通明,感觉到教室里的光线比白天还亮堂,学习的氛围一下子就暴涨了。
有一次上晚自习时,我不小心撞翻了我的小煤油灯,小煤油灯从课桌上翻倒又滚到地上后就摔烂了,墨水瓶成了碎片,煤油洒了一地,我心里既痛苦又婉惜,想大声哭又碍于女同学的面子,强忍住没哭出来。那时煤油都要凭购货证限量买,我心疼父亲跟别人家要来的墨水瓶,更心疼那些洒倒在地上的无法挽回的煤油。
老师知道了我的委屈和难处,就临时决定让我的同桌把他的煤油灯放在课桌中间,供我俩共同使用,待我以后制作出新的煤油灯了,再各用各的。随着中期考试的结束,考试成绩公布后,我考了第一名,我的同桌才考了倒数第三名,同桌的脸色就立马狰狞起来了,上晚自习时,就刻意把他的煤油灯放在他的最左边,我只能借着煤油灯微弱的余光,隐隐约约的勉强学习。
老师见此状况,就想办法腾了一个浆糊瓶给我,瓶子还是个大号的,我如获至宝。回家后父亲就用原来的灯芯,一会儿制作成了一个新的煤油灯。我欣喜若狂,吃罢晚饭,就拿上新煤油灯上晩自习去了。因为我的新煤油灯的灯瓶体既高又大,灯光就比其他同学的亮一些,光照得远一些,同学们一个个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心里也甜滋滋的,感觉到特别的自豪和荣耀!
回到家里,母亲就把家里的煤油灯也不点了,专门用我的新煤油灯,因为我的新煤油灯光亮,照得远。当夜幕降临,忙活了一天的父亲,拿出火柴点亮这盏煤油灯,灯光下,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顾不上休息,趁我看书的机会,用她那粗糙而灵巧的双手,又忙起了针线活,边做边说:“不能把这么亮的灯光给白浪费了"!
我上初中两年,晚上常常会坐在母亲身旁做作业。在煤油灯微黄色的灯光下,有时看不清楚字,我会揉揉眼睛,再次凑近到煤油灯芯下,和母亲对视的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满眼的疼爱和希望。有一天晚上熄灯睡觉时,我就隐约听到父亲和母亲的对话:“把剩下的几颗鸡蛋不吃了,拿出去卖了,再灌点(买点)异价煤油,娃要考高中哩,正是吃劲的时候,别误了娃娃的大事情”。听到父母亲的话,我的眼睛就已经湿润了,父母亲的话,给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每当我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想起父母亲说的话,我总能找到克服和解决的办法来。
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以煤油灯为中心,以我为中心。母亲总是把煤油灯尽量移得离我近一些,有时妈妈把衣服或布鞋做完工,就会让我歇一下,试试衣服合不合身,鞋子合不合脚,看着妈妈做的新衣服和新布鞋,我心里特别的温暖。父亲总是时时不忘"保养"老师给的这件"奢侈品“,把煤油灯的瓶子经常擦得铮光瓦亮。邻居们到家里来串门,看见这个用大号的浆糊瓶制作的煤油灯,父亲都要特意地炫耀一番:“娃娃学习好,老师专门给奖励的"!
我以全公社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没有辜负父母亲的期望,也没辜负那盏煤油灯对我的厚爱。没过多久,村里通电了,煤油灯也随着"退休"了,但是,我对这盏煤油灯的情感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而且还越来越浓重了。我趁人都没在意,偷偷地把这盏煤油灯清洗干净,放在我的书箱底角里,郑重地保存珍藏起来了。
后来,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水师范学校普师班,我成了我那山沟沟里方圆百里,第一个通过参加全国高考考中的农村娃,也给父母争了气,也给那盏煤油灯添了光。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就会想起父母亲白天辛勤劳碌和夜晚煤油灯下的深情陪伴,眼前浮现出那束淡黄色的煤油灯的亮光,我浑身就有一股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的无穷力量!
我知道,那盏灯光,是父母亲融入挚爱和期望的"目光",那盏灯光,是指引我实现人生梦想的“灯塔"!
作者简介:许忠学,天水市秦州区人。曾任过教师,教育专干,党委政府秘书,税务管理员等,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