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末的钟声悠悠响起,其旋律中总蕴含着几分难以言喻的紧张与期许,尤其是对于毕业班的孩子们而言,他们似乎也比以往更能感受到了在校时间的可贵。科任老师们亦是争分夺秒,一旦有空隙,便匆匆步入教室,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发放试卷、组织检测、反馈成绩。而我,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自然也不甘在这场教育马拉松中掉队。每当我目睹一些孩子在经过反复讲解后,仍旧错误频出,甚至表现出一种“破罐破摔”的无奈态度时,我的内心无疑会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挫败感。因为我深刻的认识到,即便我们倾尽心力,一遍遍地传授知识,孩子们若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效果亦会大打折扣。
在深思熟虑之后,我明白只有当孩子们真正意识到学习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时,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于是,我在班级中尝试了几种新的激励方法。起初,我试图通过分发零食来刺激孩子们的积极性,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奖励机制似乎有些杂乱无章,缺乏明确的导向性。因此,在这个周末,我对奖励方式进行了微调。我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在家里能够认真复习、主动记忆,我将随机采访家长,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孩子,周一来校时,我将为他们准备一份特别的惊喜——一杯可冲泡的奶茶。届时,我们将一同前往食堂,在温暖的阳光下,边品尝奶茶边背诵课文,为他们的童年再添一抹美好的回忆。
此外,我还尝试在每天下午的托管结束后,组织一场抢答环节。我报出题目,孩子们争相举手,谁先答对谁先离开。这一举措确实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紧迫性,他们开始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然而,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孩子们虽然积极性高涨,但抢答环节往往导致放学时间延迟。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班级群里提前发布通知,明确提问过关的规则,并适当提前提问时间。这样,过关的孩子可以准时放学,而未过关的孩子则需要留下来进行第二轮抢答。
尽管在实施这些新措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和困难,但我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些付出终将收获满满的果实。这几天,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我要将它们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在教育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上,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灯塔和引路人。未来的日子里,我还要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内驱力,陪伴他们度过这段既紧张又充满希望的毕业班时光。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热爱与坚持,让这段美好的童年时光不仅成为他们记忆中的宝贵财富,更能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