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午饭时间闲聊,同伴聊她家孩子间写作业的趣事,她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二女儿三儿子,大儿子今年八九岁,上二年级,女儿六岁上学前班,小儿子三岁还未开始上幼儿园。她说大儿子和女儿放学回家写作业,女儿学前班的作业肯定少,写的快,每当这时候大儿子就会有情绪,说妹妹作业少,非让妈妈给妹妹再布置点作业,有时候生气了还会说把弟弟也送到学校,为啥他们就可以玩,他还要一直写作业。
同伴说不知该如何平衡孩子们间的这种关系。她的处理方式是告诉大儿子说弟弟妹妹小呢,等他们上到你那么大的时候可能比你还多呢。只可惜这种解释没好像什么用,往后还是会上演相同的剧情。有时候看老大情绪激动了,还会给女儿说你再做点作业吧。女儿当然不乐意,肯定不行。
我们闲聊间就开始讨论这个事情,我的建议是用大儿子能理解的方式让他明白这没有可比性,可以用他跟大哥哥姐姐写作业的例子类比,如果给他加作业他会不会愿意,让他同理弟弟妹妹,从而理解这件事情。
下午跟先生聊起这件事时让我突然意识到大的孩子有可能语言背后的信息是他也特别想快快去玩,而不是表面上表达的他写作业觉得不公平。所以我又有了新的思考,如果这件事这么处理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先问问孩子,你是不是也想赶快去玩呢?第一种回答,如果孩子说是,那就问接下来我们怎么做才能赶快去玩呢?孩子如果说快快写,那就说那你快快写完就可以快快去玩了,加油哦,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的你叫我。(孩子觉得妈妈跟自己在一起,我并不孤单,孩子心里是明白弟弟妹妹小作业本就少的事实的)。第二种回答如果孩子说,我不是急着想去玩,就想让他俩也写作业,我就觉得不公平。那我们就可以问:你是怎么看待她们作业少,你的作业多这件事呢?如果孩子说出来了,可能他自己就清晰了答案。如果孩子说我不知道,那就需要我们引导他明白,这个没有可比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是越来越大的,知识是越来越多的,让他因为自己比弟弟妹妹大而在很多方面有更强的能力而自豪。我觉得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让孩子在公平与不公平里纠缠。
感悟:1.任何事情都至少有3种以上的解决办法,多思考一定可以找到相对更好的办法。
2.跟孩子对话,要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才能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不多也不少,正正好就是合适,就像性教育一样,针对不同年龄,不深也不浅才刚好。
3.孩子有时候的想法真的出乎大人的意料,不用成人的世界去衡量孩子,一定要练就一双会倾听的耳朵,耐心的询问孩子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他想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问题,让他思考,而不是我们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