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走向国际,而非中医国际化
黄岐之
2022年一月一日,CCTV1特别节目中,张伯礼进行了访谈讲座。他介绍了“中医药成份组合”,运用现代科技思维和方法研究中医药,他特别指出:中医药的发展不能丢弃中医药理论,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他在回答记者的“中医国际化”问题时,特别强调是中医走向国际。国际化是将中医带向非中医方向,而走向国际是让世界认识中医。
近期网文“中医理论能向世界讲清楚吗”介绍了王琦教授的中医国际化观点。
以上两位大家都认为,中医药疗效经得起实践考验,中医理论是正确的。中医与西医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中医的发展必须坚守中医理论内核,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和发展中医。但是,我们从中也了解到,存在中医的国际化与走向国际的分歧,存在中医的发展和坚守的分岐,国人存在中医瑰宝无须人家认可的闭关自赏的心态。
古老的中医应该如何继承?不发展能否继承?应该如何发展?
首先,中医的继承只能在发展中实现。人类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医学学说象其它科学理论一样,经过交融才能进步与完善。古老的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的继承只能在后人认识基础上实现,包括国人和其它民族的人们。
我们常说,真理是永恒的。中医的正确性,一是能够通过实践的检验,二是能够向世人讲得清。如何破除中西文化差异的障碍,让中医不困在闺房,孤芳自赏,这是中医的认识与发展的首要问题。
其次,中医的科学性应该立足现代科学认识观,深入中医理论进行架构,让中医再现现代科学的认识,让中医跨入现代科学的快车,与西医并驾齐驱。本人在《你好,中医》之十九“中医的简述”文章中进行了尝试,供大家参考。
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并非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对人体生理及病理的科学认识,视角不同,科学的假设和概念各异,因而理论观点有区别,难以统一。如果力求中医国际化,将中医西医化或用西医的概念解释中医或运用西医的方式表达中医,中医将被曲解,终将会被遗弃。因此,中医应该走向国际而不应该国际化。中医走向国际,首先应该让古老的中医有现代科学理论的表述,才能让现代人有深刻的理解,进而更好的继承与交流和发展。
(《医学随想》文集为原创系列,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时,请说明出处,否则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