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习作,刚上完小说的“情感”单元,想让他们练练文笔。交上来的习作总在预料之中,好多写母亲,在一篇篇不约而同充满了“温情目光”,飘满了“满屋菜香”的文字里,我突然想到很多年前的一件事。
那年我十岁,上小学三年级,六一儿童节学校安排去镇上看电影,我们坐在教室里等着班车来接。等待的时间里,班主任出了个主意,让文娱委员带领大家唱歌。那时候不知道是会唱的歌太少还是这首儿歌实在太流行。开头第一首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文娱委员在讲台前起了个头我们就在座位上昂起头一齐接上。突然,整齐的歌声里响起了一阵哭声,我们在满腹诧异中渐渐停了下来,不知所措地注视那个哭声的来源——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生。
那个档口,同学们一定都纳闷,甚至有一丝不满,因为女孩的哭声实在破坏了节日的气氛,要知道我们是多么激动,多么快乐,期待了多久才盼到这一天啊。班主任把女生领出去了,让文娱委员换一首歌带大家继续唱。
望着女生抽抽嗒嗒的背影,我想起了另一位同学跟我说的事。这位同学和她家是亲戚。女生的母亲在她尚在蹒跚学步之时就没了,据说是夏日劳作回来开电风扇,而电扇的开关坏了,她是触电去世的。这个例子在那段时间一直被用来教育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我们的心思全在这上,完全没想过那个孤独的女儿会怎样。
她一直坐在离电扇开关最近的位子,但从来不愿去触碰,调风扇大小也总要边上的同学探出身子,伸出手越过她才办得到。那个时候,小小的她缩成一团,脸几乎贴到了桌面上,显得更小了。大概除了埋怨她伸一下手都不愿意,没人注意她蜷缩的样子。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与她就处在这样一种关系中。她没有表示不满,从来没有,所以直到那天她的一声大哭,没有多少同学知道她——知道她的孤独,知道她的忧伤。知道她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没有母亲,这种滋味我们大多数幸运的孩子都没有品尝过。然而也因为这份没有悬念的拥有,让太多人无从想象失去,占有这份笃定的踏实,趾高气扬地不去珍惜,不愿感恩,甚至不愿去细细品味。人们常说母爱如流水,脉脉的温情时刻流淌在你面前,环绕在你身边。失去了这一瓢马上会有下一段流水补上,不用担心少了之前的那一点点。
想想孩子们的笔触,过去了小学“雪天半夜去医院”的故事,又来了新的千篇一律,这儿几个烧菜美味,那里又有一拨抢着记录母亲的唠叨——我不能说所写的不是实情,中国的传统女性差不多如此,走近厨房有自己的拿手好菜,对丈夫对儿女更有说不完的牵挂。
然而天下的母亲果真都如出一辙,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不能说孩子们不用心,或许他们的母亲真的只在他们面前展现了这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天下的母亲正在被自己的孩子忽略。一点点,一天天,等到有一天孩子们展翅高飞,她们像从前的小女孩那样,孤独地蜷缩起来——孩子们就更看不见自己的母亲了。
也许我该用一点时间和孩子们好好谈谈,如若有一天他们的母亲离开了,他们应该要明白曾经笔下和别人的母亲一样会做饭会唠叨的那个女人是无法代替的,那声平凡的近乎廉价的“妈妈”会遭遇难以启齿的窘境——这就是你自己母亲的珍贵。
世界上的每一个母亲都各有容颜,不尽相同,她们真的不止会烧菜,打扫卫生,对你唠叨,就好像在一大群放了学的人流中,她能一眼认出你一样,她在你眼中也应该是独特的,和别人的母亲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