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大叫是一种在家庭中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养育孩子的家庭。这段时间因疫情原因孩子们不能正常开学,家人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的的相处一室,很多矛盾随之产生,万千鸡娃老母因此而崩溃,吼叫打骂已成家常便饭。
其实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吼叫是没有用的,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适得其反。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忍不住?人们要如何才能控制情绪,做到不大吼大叫?如果不吼叫,我们又能怎么做呢?这些问题,在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罗纳.雷纳的书《不吼不叫》中都能一一寻找到答案。
作者带领读者认识了吼叫的危害以及来源,介绍了一系列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实用类书籍,有理论,有操作。
吼叫的危害不言而喻,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到恐惧、怨恨、焦虑、不被爱……长期被吼叫的孩子会产生不专注,叛逆,诚意,脾气暴躁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吼叫的来源与人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从小经常被吼叫的人,成年后也更容易用吼叫的方式来面对问题,这就是遗传。另外还有迁怒于他人以及父母感到羞愧等原因
认识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理解他人,接纳自己。对于之前做的不好的,不必羞愧,承认错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们在精力不够、时间不够、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尤其容易情绪失控,大吼大叫,因此我们也要多理解他人,换位思考。
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着与他人不同的气质。有的孩子天生就敏感,有的则钝感一些;有的孩子活动量大,有的孩子活动量小,有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有的孩子注意力分散度更高……这些都是孩子们天生气质不同所造成的差异,父母要学会平和地接纳孩子们的不同,不要去对比,更不要上升到态度、品格层面。
认识了,理解了,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做什么?在书中作者介绍了追踪记录法、不吼叫的ABCDE法、管教的四C法等一系列非常实用的方法。
先来说说追踪记录法。当我们认识到一个问题的存在,其实就已经解决一半了,这就是可贵的觉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按钮,每当这些按钮被触碰就会激发强烈的情绪。我们要练习找到这些外部情绪按钮,并把它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我们就更容易发现它,也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
这让我想起昨晚的一个场景,我正在辅导孩子做作业,先生过来问我们要不要去洗漱。一瞬间,内心升起一股无名火,我几乎就要不经过大脑的吼叫起来,还好忍住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先生也许是在表达关心,但我却没有接收到,而是在内心产生不断升级的想法:我上班回来这么累还管孩子,你却袖手旁观,一点都不分担,还要催催催......由此分析得知,我当时的情绪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假设。看来,我们确实需要经常做这样的练习,让自己保持更敏锐的觉察能力。
不吼叫的ABCDE法则有5个步骤,当意识到自己发怒想要吼叫时,第1步先自问:是什么触发了我的情绪?我在想什么?我的想法是如何延伸的?第2步呼吸,第3步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第4步观察分析,确认孩子的需要是什么,是理解、关爱,帮助或者尊重?最后一步用同理心的方式跟孩子进行沟通。
4C法则是从4个维度开展的管教方法:沟通时表达要清晰,并多使用鼓励性的言辞;要给孩子提供真诚的、可操作的选择,而非威胁。对于不需要征求意见的就坚定的给出结果,不要再提供选择;全家人共同制订契合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家庭规则,并经常回顾总结迭代;重视与孩子的连接,关注孩子的感受,创造1对1的专注时间。
知道再多也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我们知道却没有去做到。作者介绍了这么多好的方法,只有在真实生活中用起来才是王道,哪怕只用到一个有效的方法也值回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