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写作同盟伙伴兔子,她终于开了自己的公众号(流云赫),第二天就发了一篇《所有不为更新自己资源包的学习,都是耍流氓》一文,开头第一句话就是:
教,是最好的学!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把学习目标设置成教给别人。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来前就把QQ签名改成了:
帮助他人成长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今天把他改为:帮助他人成长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因为,当时一直在做培训工作,就处于不断输入又不断输出的状态。后来,有一天突然察觉到了,原来 帮助他人成长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当时,还不敢把话讲太满,后来通过这几年的不断践行,现在才敢把“很好”改成“最好”。
这几年一直在实践的是,每当自己输入习得的方法,如果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践行过,或是参与见证过的方法,就不分享,讲不出来。所以,每次和大家分享的方法,要嘛,是亲身实践过的,要嘛就是参与并见证过身边的朋友实践过的 。
“帮助他人成长”,其中,成长既是一个结果,又是一个新成长的开始。
通过实践,总结优化之后,发现在实现这个“他人成长”的结果之前,其实是有一个套路打法的:
学习输入-理解消化-实践-总结优化-输出-他人成长 | 新学习输入-理解消化-实践-总结优化-输出-他人成长…
一:学习输入
每当我们碰到一个问题或是困惑,就会主动输入,这是第一阶段的学习。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按效率来排序分:人>事>网>书
碰到问题,找人学习是最快的,既然我们找人学习是最快的方式,如果我们是那个被找的人,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在帮助他人成长了?所以,我们也要努力成为某一领域那个被需要的、能提供价值的人。
当然了,除了找人学习外,在具体做事中体验学习、上网学习、从书中找方法学习等这些方式都是我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都会涉及到的。
简单聊聊,既然跟人学习是最快的,上哪找人去呢?
职场中,你的领导、老同事、新同事等;生活中,你的朋友、家人、同学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一直以来相信:“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是我学习的对象,只是会学到不同的东西而已。
这些年,跟人学习,我更喜欢参加各种培训班或是学习社群。
线下就报培训认证班,能集中、系统地学习某一知识或技能。
线上就参加各种学习社群,最好是收费,参加过很多之后,其实免费才是最贵的。其中,道理你懂的。
所以,每年花费在自我学习成长的费用不低,学习费用,就像平时买书一样,从来不吝啬。
报班学习有一个好处,既能学习系统地学习,又能链接到一群共同兴趣爱好的伙伴,能从他们学习到更多。
二:理解消化
所有学到的都需要自己再深入地理解并消化。就需要我们有独立思考能力,比如,今天我说了上面的这一个学习方法的循环公式,你可能就要看看这是不是完整的,哪里可以完善、优化,适不适合自己?
搞不好我说的是错的,所以,要有自我思考能力。
通过理解、消化之后,就可以应用、实践了。
三: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亲身践行、验证过,我才会知道学到的这个方法,到底对不对、适不适合自己、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怎么改进、优化?
正如毛爷爷说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而我要说:没有实践,没有总结、优化,就没有发言权。
四:总结优化
通过实践,才有总结优化的可能。
一定要对自己实践的方式方法,做全面的复盘,才能知道哪里需要改进、优化,使得方法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合适自己。
在我们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方法论,我们都需要从N多的方法,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改进、优化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就像,我觉得我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帮助他人成长。有可能就不一定适合你。
因为你可能经常只输入不输出。
五:输出
有输入一定要有输出,只有有输出才有可能帮助他人成长,才有可能再进一步学习,才会有价值。
当我学完职业生涯认证课程后,我就把里面的一些方法论、工具先应用在自己身上,实践一遍,还经常找机会和同班同学、或是全国的校友交流探讨,不断地总结优化。
比如:我在做计划的时候,会应用“兴趣-能力-价值”这个工具来制定更加合理的计划。
也自创了分析透视岗位能力要求的方法,核心理论是“能力三核”,后面会专门来分享《如何透视你的岗位能力》。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
1.写文章分享,比如,我现在就是在通过写作来分享我的学习方法;
2.开沙龙办分享会,这是很好的一种输出方式;
3.做咨询,通过解决具体的个案,不断输出;
4.待补充:…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输入-理解消化-实践-总结优化-输出,才会有“助他人成长”的结果;也只有这个结果或是目标,才又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循环。
“帮助他人成长”既是是一个结果(终点),又是一个新的学习圈的开始(起点)。
所以,帮助他人成长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40/100]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
如需转载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
来源:简书,作者:陈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