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最大区别应该就是,人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帮助人们实现想要做到的事情。
身在21世纪,更能感受到工具带给工作生活的便利性,互联网的普及让人类大脑变的更聪明也更懒惰。甚至不愿意去思考,就直接去网络搜索如何做一件事情,找各种经验。这个社会最不可能人们又做多拿来博同情的一个词叫感同身受。虽然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大致类似,但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生活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读书,书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怎么读书,并没有没告诉我们,现在记得上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就是老师带领大家读书,读完了告诉大家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家要背过来,考试要考的。基本上都是考试,现在我才知道读书最有效的是逐字阅读,反复阅读,才有可能读懂一篇文章。书是接入社会最重要的工具,通过读书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以后遇到事情怎么处理。如何使用更多的工具,因为以后的每种工具都有一种东西叫使用说明,是文字介绍。不读书,可能连说明书都看不懂。
照理说,按照说明书来使用工具大抵上都会慢慢熟悉怎么使用,而人们总愿意照搬别人思路。驾照考试是个很例子,教练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做,大概率上教练都是对的,因为如果不对你也不能说什么,你不会啊,教练教你怎么开,你就学着点。老师傅,开车稳。老教练,脾气暴。驾校教练也挺辛苦的,要教一帮成年的学生,远比教青少年累得多,还好基本上都是速成班。教完了,会开了,但不知道怎么使用呀,所以新手开车基本不看车况,开上就走,快没油了都不知道,除了个别老司机。
生活中当然要用各种工具了,普通上班族的生活两点一线,公司家里,有效快速的到达两个目的地。个人多次进行尝试,打车,开车,公交,地铁,电动车,最后发现还是打车比较快,打车平均需要16分钟,开车30分钟,公交1个小时,地铁18分钟。性价比最高的是地铁。多次进行效率尝试是提高效率的便捷办法。
工作当中要用的很多工具,大部分情况下,之前都是学习过。开车出门前看地图听路况广播,是必要的。今天看电视明朝时期,张居正讲过,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再次提醒事先做好计划,是事情成功地必要条件之一。十年前读一本好书,影响的可能是一生。
题外话,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的这个时候,伴随着零星小雨。清明时节到来,新的一年过去四分之一。春耕时节,油菜花飘飘,那里都是绿油油的一片片。一年的希望,尽在此时。祭拜先祖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