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职场妈妈不易的文章很多。作为一名四岁孩子的母亲,我深刻地体会过并且仍在体会着那些不容易。除此以外,我还陪伴着来咨询的职场妈妈们,看到那些每个人身上独有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听到的不仅仅是要同时面对那么多因为孩子、生活和工作的改变带来的困难和焦虑,还有那些在艰难中仍然向往美好的期盼和努力。它让我们受苦,也让我们更坚强。
舒伯的“生涯发展论”除了指出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外(请见读书笔记第一篇故事),还有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就是角色平衡,他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角色扮演和角色变化的过程,角色的扮演和变化主要受生涯发展阶段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生涯彩虹图”。
通过这个形象的图片,舒伯把人生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时间层面,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第二是广度层面,是一个人终其一生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第三是深度层面,是扮演每个角色时的投入程度。古典老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涯四度”: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这当中的核心就是找到每个阶段角色的重心,学会平衡。
职场妈妈无疑是这当中的典型了。尽管在做妈妈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的想象,但是在正式迎接那个小生命到来之后,妈妈们往往才发现,之前想得再周全,也比不过现实。她们原来大多只有单纯的“妻子”、“工作者”的角色,孩子出生以后,就增加了“母亲”的角色,如果老人来帮忙带孩子,还要增加“女儿”、“媳妇”的角色。新手妈妈的焦虑,身体内在激素的变化,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适应这些陡然增加的角色,着实让妈妈应接不暇,这本身就已是极不容易的事,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孩子,想证明自己可以很好地恢复工作状态,又想多多陪伴孩子,做一个好妈妈,再加上还有一些在全世界都很励志的如“她是5个孩子的妈妈,却用半年考上哈佛”之类的故事,让职场妈妈,尤其是本身就对自己有高要求的职场妈妈往往已经筋疲力尽了却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故事里的这位妈妈就处于这样的焦虑中,既不想放弃职业,又不想放弃家庭,还不希望延续原来的工作。赵昂老师用生涯维度来帮她看到对未来自己的期待,同时也看到,梦想的实现需要分阶段,在一个阶段内,因为精力、资源的限制,有了重点,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对很多妈妈来讲,在孩子小的时候,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陪伴成长,是重要且不可重来之事,而这个阶段其实也并非想象的那么长,一般在孩子3岁上幼儿园后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所以在这个阶段内将重心放在陪伴孩子,降低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利用育儿的时间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是将精力放在宽度和深度的表现;而对于重视自己的职场发展,不愿意因此放缓自己的职业步伐,渴望成就的妈妈来讲,这个阶段考虑如何和家人好好协商,可以将家庭中繁琐的事务交由家人或者保姆代为照顾,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适当限定工作的时间,提升对孩子的陪伴质量,并接纳白天努力上班晚上辛苦带娃的现状,同时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喘息休息,减少其他精力的消耗,这是将精力放在高度和宽度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声音,没有一种模式适合每个人,别人认为好的不一定是让你也觉得好的,每一种选择都要对应自己真正的重心,看到并接纳取舍,这样方才可以真正实现平衡。
故事里还讲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角色侵蚀。这点我感触颇深。角色平衡,知易行难,很多时候即便和家人沟通好了,也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矛盾,需要协调的智慧和艺术,另外对自己而言,最难的怕就是时间管理了。姑且不论工作,就是做全职妈妈,孩子睁眼时要喂奶陪玩教说话看走路,孩子睡着了要洗衣做饭补瞌睡还要照顾自己的需求,刚想看本书吧,孩子又醒了。有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能够把控的,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可惜分身乏术。为此,赵昂老师支招:“倒推回来,为了实现你的事业目标,需要做些什么?”我们的生活往往会被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占据,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先用重要的事情把时间占住,再来安排其他的事情,所以制定一份行动计划可以有效帮助我们。不过,从我的经历来看,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度,避免因为孩子的需求打断执行计划而带来的挫败感。
平衡不是平均用力,是懂得阶段性取舍,明确自己的方向选择,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附一个链接:国内首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也许可以帮助你从大数据的角度了解可能造成妈妈们焦虑的原因
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news/sharenews.f?forward=1&aid=122589733&aman=1b0d68N834C158e0abZ5a9je64D879b28e1b17j67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