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一篇写七年,七年以后去南极”的007er们,从发起到现在两周年了,参与的写作业的过了12000人,真是一个莫名的奇迹。
手机移动终端让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链接无极限。很多对自己怀揣梦想,希望有个更为美好未来的人参与到了一起。
77人一个班,每七天写一篇,上下楼点评,连续写七年。金句,励志,感想,感悟,工作,生活,梦想……,什么都可以写,没有限制。
我参加上海2017年5月6号线下大课的时候,一群疯子在中场休息时,把一个大大的二维码拉起来在演讲台上展示。我就扫了下,看了很郁闷,语言很蛊惑,或者是向往加入,又怕坚持不了,是一种隐隐中有沮丧,又跃跃欲试的心情。
回来后想了几天,给自己一个决定。加入,试一试。等待分班,自我介绍,交作业,相互点评,陌生到熟悉,上海罗老师跨年的时候又线下小聚,然后几百人聚,然后参加跨年演讲会。又去参加敦煌沙漠徒步活动。
每周的7号,14号,21号,28号交作业,成了习惯。有时抓耳挠腮,有时憋到最后,有时提前准备,写工作的事,写爬丝山走潟湖的事,写读书心得的事……。
读了一些我以前不曾接触的书,主要是看到班级里的同学写的读后感不错,立即下单购进,买来速看。慢慢的一些有价值的书,我就接触到了,这还真是那句话,从来就没有直接吃“第七个馒头”就饱了的事。看过了很多没有什么价值的书之后,读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书了。
快的时候,一个下午看完一本,还能写出来读后感,交作业。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输出倒逼输入,用输出的方式来读书,书里的内容就明晰可见了。
懂得了,世界上没有看一遍就懂的道理;懂得了“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却过不好一生?”是因为缺乏践行,看书和践行才是正确的姿势;懂得了刻意练习才能技巧熟练;懂得了成长型思维才是不断向前的思维模式;懂得了现在的自己是过往的总和,将来的自己是从今天起到那个时候的总和;懂得了“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另一个时间就是现在,人也是这样”,懂得了积累的力量,一切都靠积累……
写的不好,拿不出门,那是因为写的不够,量不够,思考也不够;最正确的方式是写专业里的内容,现在还没有写专业里的内容,是积累还不到,熟练的程度还不到。
上周一班的同学组织了一次分享,开始的77人还有55人,两年了存活率很高了。
公晨磊的分享干练有价值,他说加入“不写就出局”收获很大,感觉两点最重要:一是持续写下去最重要,写的过程都会经历兴奋、亢奋、迷茫、焦虑、不适,这些是必须经历的正常过程,也是成长必不可少的,挺过来一切会好起来;二是通过写,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使混沌不清的东西慢慢的逻辑清晰了,通过写发掘了身边的金矿。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是富有的金矿,只要你认真写,自然自己会挖到最多的金子。
覃杰作为一号发起人,本身就是写的符号,受益成长的符号,吃顿饭都能得N万。
写的人,是这个世界里勤奋的人和勇于践行的人,这个世界不就是积极回馈和奖励勤奋践行的人吗?
有伟高人就说过,写的本质是把自己思考过但不清晰的内容,通过写而理清的住最好的办法。
这样说来也就通了,为什么我们不乐意写专业里的东西呢?就是自己还没有理清逻辑。待理清了,写出来就自然而然了。这也是我应该努力和践行的方向。
昨天早上陶班长组织了一次晨会,听了她们往前的步伐,很是敬佩,汪青每天工作紧凑又丰富,龚少做着多地的线下分享,游老师一直致力于教育理念,许检参加得到大学,葛老师的文字“温润如玉”,买珊的进步一日千里,陈建伟做着英语的教育,索妮练就魔鬼的身材,顾晓东一直在日更,刘素红也在日更,杨健兄一直在传播着温情,徐华敏乐于教育,郑杰民的哲理思辨,肖孟的职场故事,管乐的读书笔记……
每一位同学都那样闪光,那样耀眼。
“自己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将是我们前进的催化剂。只有我们自己改变了,才有可能影响到周边和家人,才能形成一个正能量的圈。
我一直做着我们“爬丝山走潟湖群”的群主,我自己觉得有了一个便宜被我占了,就是自己能做到建群时的许诺,“每周六只要不出发都要爬丝山”,这就是头部效应。和汪青聊天时才知道这是叶老师教过得。又感叹:我们以为的自己的顿悟,不过是别人眼里的通识。
又想起来公晨磊说的最好的成长方式,增长知识,增长通识,并作用知识和通识不断的提升自己。
若不加入“不写就出局”,我也不会写这些,也会错过很多。既然加入了,慎终如始。
写七年,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