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压力”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想逃避,想躺尸,什么都不想干?还是感到身体发冷,想吃吃喝喝?亦或是看着这个词就很有压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最近,甚至是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以下状况的话,你需要警惕,这说明你的压力状况已经值得担忧了(Prevention, 2015; Segal, Smith, Segal, & Robinson, 2017)。
——仿佛是被上紧了发条的钟表马不停蹄,但一到周末就浑身乏力,懒得动弹;
——莫名变得特别喜欢吃甜食及各种高热量的食物;
——习惯性拖延,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事务,都总要是拖到deadline来临前才着手处理;
——情绪波动很大,时常会莫名地大发雷霆;
——“负能量”爆棚,整个人很消极,也总忍不住以负面的态度思考一切。
压力来临了怎么办?有没有什么一招见效的方法让我们不再担心压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学生道格•亨施提出了“抗压力”的概念,他指出,决定人生高度的,就是抗压力。
毋庸置疑,抗压力是当下人们最需要的品质之一。抗压力越强的人,越能够承受职场、生活中的压力,成功应对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抗压力呢?
《如何成为一个抗压的人》道出了抗压力的真谛,致力于帮助成千上万的人增强心理抗力能力和幸福感。在本书中,作者根据他40多年的专业研究和20年的专业实践,从增强灵活性、保持乐观、培养好奇心、学会鼓舞、寻求外部支持等五大方面,详细讲述了培养抗压力的技巧,帮助你成为一个“能抗事儿”的人!
单身母亲小菲,在离婚后独自抚养五岁的女儿,上班时她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下班后接女儿回家,做饭,带孩子,周末带着孩子一起去博物馆玩儿,在她的朋友圈里,没有抱怨,也没有负能量的吐槽,有的是和女儿一起玩儿的快乐瞬间,以及业余时间看书学习的点滴记录。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在生活中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如果他们不说,你根本就看不出来,没有抱怨,只有对生活的热爱。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面对压力,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坚忍不拔,甚至愈挫愈勇呢?这其实主要与每个人应对压力的方式有关。换言之,在“压力”及“其对一个人所造成的影响”之间,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变量,就是这个人应对压力的模式——“抗压力”。从绝大多数具有抗压力的人身上看到的特质是:他们拥有应对任何状况的信心和希望,他们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知道自己拥有能够化险为夷的资源。
什么是抗压力?
抗压力指的是能够从挫折中恢复原状,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从挑战中获得动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任何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抗压力指的是能够从挫折中恢复原状,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从挑战中获得动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任何压力和困难的能力。拥有抗压力的人还能够与周围人建立和维持善意真挚且互惠互等的关系。
拥有抗压力是追寻人生价值的必备技能。具有抗压力的人通常是充满希望,积极乐观的,具有抗压力的人,在没有别人的帮助下是可以独立行事的,具有抗压力的人从不放弃。
成长是抗压力的关键因素,具有抗压力的人能从自己面临的境遇和犯过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时刻学习新东西。随时调整方法,最终打破我们常说的:“好吧,我已经尽力了”或“这是没办法避免的”之类的困境。他们能够听取周围的人给予的反馈并及时地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方面去处理信息。具有抗压力的人不仅在遭遇逆境后能恢复原状,他们还能在脱离逆境的过程中变得强大。
既然抗压力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拥有抗压力呢?
在谈到压力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十分谨慎地思考问题。做任何决定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别人对我们的期待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要将别人的期待转变为促使自己改变的动力,而不是画地为牢的压力。
在我们把压力定义为压力之前,需要仔细想一想,TA为什么是压力?我们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为什么我要把TA定义为压力?
2、对我来说,什么样标准的事情可以定义为压力?
3、这些压力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别人给我定义的?
在面对压力时,先把紧张逃避的情绪放一边,花五分钟时间,想一想这三个问题。冷静下来,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被称之为压力,而不是一上来就被“压力”这个词压垮。
与压力有关的期待,还涉及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你如何设定自己的期待值?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所持有的期待,是否合理?是否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畴?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之实现?
因此,面对压力,我们要设定合理的目标,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实现的目标,才叫做“合理”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面前,才能理性面对压力,而不是一上来,就被压力所吓倒。
压力面前,不舒服是第一反应,是正常的。虽然改变是痛苦的,但只要一想到压力也意味着一种成长,想要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你,如果一点都没感觉到不舒服,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成长,但是在现在这个大家都在提倡成长型思维的社会,我们的思想意识,一定要跟上这个步伐。
我们还需要认真去聆听,去辨别一下,在更多的场景下,我们跟他人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去尝试寻找一些与自己思维方式不同的人。
面对压力,我们可以主动进行场景转换,这种方法能将自己主动从压力中抽离出来,变被动为主动,不再为了压力本身焦虑。
首先,通过之前思考压力是什么,来梳理了对压力的期待;
接下来,放下自己的偏见,保持好奇心,不评判;
比方说如果你在做决定时总会考虑别人的感受,那么你就先找一找,首先考虑事实和数据的人,当这些人参与进来是要保持一个好奇心,尽量不要去评判他们,不要把这个事情变成一个争论,我们目前做的并不是去变成争论,而是要去寻找到一个不同的观点,所以当我们自己提出问题时,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持思路的开阔。
现代生活中,压力不可避免,但压力也并非如想象中可怕,需要我们去判断和总结一下在多次重复遇到这种类型的情况的时候,自己是不是能够迅速的建立一个乐观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