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经济思想史》,我们收获了什么

Scalers点评:

从2021年7月5日起,我们社群开始经济学专题读书。在读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我们读了《经济思想史》,学习和感受不同经济学流派、不同经济学专家的观点。本期读书活动依然要求做到三个全面(全面日毕、全面分享、全面复盘)。这是我们社群小伙伴参加这期读书活动获得的认知与感悟。有很多人都写得很好,限于篇幅,从中摘选一点点。

人人都是经济学家——“经济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相关文章:

经济学给我的启发

《经济思想史》给我的启发

读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们有什么收获?

PART 1

在《经济思想史》中,

你最喜欢哪一位经济学家?

@[2队][S996]叉叉-北京

我最喜欢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他是古典学派最后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并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创性贡献。同时也是一位具备勇敢和诚实品格的人。我喜欢他的理由如下:

①穆勒的观念中充满了对进步观念的支持,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便提出了“给予女性平等的权利也会让男性受益”这种先进的观点,我觉得非常难能可贵。他严肃地讨论了妇女经济权利,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能力证明自己适合某个职位,而不是预设性别的不同去限制能力的发挥,去规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②他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修正、完善了前人的观点。例如他对边沁的人类行为动机观点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并对古典学派关于自然规律的普遍性和永久性的信念提出了挑战。在他的理论中,他也展现出了少有的对穷人和底层民众的同情。

③他为后来的经济学理论发展打下了基础,例如他区分了短期收益递减规律和长期规模报酬,为后来构建企业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的工资基金为反对工会主义提供了基础,他所述的培训支出也被看作是人力资本投资;在当时,他就对弹性进行了明确的分类。

④穆勒的观点带来很多启发,例如这句话:“穆勒认为,进步的最终结果将会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但他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有个较快的进步速度,为什么不满足于一个巨大的产出和更加平等的收入分配?”


@[4队长][S804]小玉儿-泉州

李嘉图,是一名犹太人,从李嘉图的简介中,能感受到李嘉图是一名非常有主见的人,能坚定地走自己喜欢的道路,不接受父亲的安排,甚至放弃了犹太教选择神教,为此还与父亲断绝了父子关系,虽然后来和好了,但是在当下确实是非常勇敢坚定的。

另外,李嘉图还是一名股票投机者,凭借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进入股票市场赚取了大量的利润。我最欣赏的一点是李嘉图常常会坚持原则而倡导与自己个人利益相悖的政策,从这点能感受到他的格局很大,不会局限于个人私利。并且,李嘉图还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了物理学和数学,他还研究了政治经济学,这点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多学科的学习道路是正确的。

关于李嘉图的经济学贡献,我最喜欢的是他关于比较优势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李嘉图在支持自由贸易的基础上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性非常强,我记得在读曼昆经济学的时候,就对这个理论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应用范围比较广的概念。


@[4队][游学]赵丹-绵阳

新古典学派马歇尔。喜欢马歇尔对待知识的包容、严谨。

包容:他能集百家之长,然后再做发展。而不是片面看待观点。

严谨:1906年他写道:“近年来我对经济学的研究使我日益感到,一个能够处理经济学假说的好的数学定理根本不可能成为好的经济学。并且我不断得出一些准则:

(1)将数学用作一种简略表达方式,而不是一种探索的引擎

(2)在完成之前遵循他们。

(3)将数学转化成英语语言。

(4)用生活中的重要例子来说明。

(5)消除数学。

(6)如果在4上不能成功,就消除3,最后一项是我常做的。”

我自己本身是缺乏严谨的,什么都是“差不多”,但是我发现其实很多关键的点都取决于微小的细节,而要踏实走过这一步确实要耗费比前面的“差不多”更多的精力。通过这段时间在工作上的运用,我发现这一点更多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我以为自己就是大大咧咧的人,学不会严谨,但是通过这段时间摆正了心态,我发现这是可以去学习的,至少比原来的自己可以更严谨,抛弃掉认为自己是“神”,而踏踏实实做个“普通人”。


@[9队][S431]清冉-长沙

最喜欢亚当·斯密,他是古典学派的奠基人,更是最著名的学者,著作有《道德情操论》,讲述他的道德哲学思想和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的联系,不朽的巨著为《国富论》,体现了他光辉的思想。

原因

(1)《道德情操论》中讨论了道德的力量,很多观点都深刻又睿智。

比如:他认为因为人们更倾向于理解欢乐而不是悲伤,所以人们乐于炫耀财富而隐藏贫困,而世界上大多数的辛苦与忙碌并不是为了满足必需而是为了满足虚荣。受到、获得和享受人们的尊敬和敬佩,是野心和好胜心的主要目的,而实现这个目的有两条道路:一是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另外一条是取得财富和地位,这是两条有时截然相反的道路。比如:他认为公平比仁慈更重要,没有仁慈,社会不会处于令人最满意的状态,但它可以生存下去,但是不公正的盛行将彻底毁掉它。

(2)《国富论》确立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经济思想家之一的地位。有很多伟大的思想值得研究:

①劳动分工。他对劳动分工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供产出数量,并对此加以解释,这是对当时存在的各种主要经济观念的突破。

②利益和谐和有限政府。他认为,经济参与者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而隐藏在经济活动的混乱表面下有一种自然规律,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个人的自利行为,从而形成社会福利。此处,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但他不是自由放任主义提倡者,他反对政府干预,但也认识到了政府有限并且有重要的作用。

③工资。斯密提出工资有3个层面:工资总水平、工资随时间的增长、工资结构。还提出了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认为工作的舒适性、规律性、成功可能性大小、付出的成本、信任与责任水平会影响工资水平。

PART 2

《经济思想史》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5队副][S221]蓝色小确幸-苏州

启发: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第336页)“有闲阶级的特点是炫耀性消费、避免有用的劳动和保守主义。炫耀性消费。凡勃仑认为有闲阶级忙于掠夺性地攫取对他们作用不大的产品。为了获得声誉,消费必须是浪费性识的需要。相反,他们希望以一种能够显示他们财富的方式消费。较穷的人为了生存必须工作,但是就连他们的消费方式中也包含了浪费的、炫耀性消费的因素。他们对生活的看法是由占支配地位的有闲阶级强加给他们的。

论述: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物质享受,更多是为了获得心理的满足。奢侈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得到青睐、越畅销,这就是凡勃仑效应。有钱人炫耀,买不起的人仰望。之前S老师说过,奢侈品广告是打给买不起的人看的,也有同样的道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进步,尤其是消费观念在进步,炫耀性消费本质并没有改变。人们更愿意,花更贵的价格,买更好的服务和享受。

在职场和情场中,这一点同样适用。我们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个规则,反向操作,动点对自己有利的小心思。比如职场中,学会在提高技能和学识的同时,注重包装自己,更高的定位有利于我们抬高自己的身价,提高薪资要求,做好薪酬谈判,可以把自己放在更高的台阶上去待价而沽,而不要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任劳任怨,觉得领导和老板会看到我们的努力自动加薪。殊不知,老板宁愿觉得外来和尚会念经,放任老员工走掉,也要招个可能并不那么好用的高薪酬新员工,这也有凡勃仑效应的影响啊。情场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对自己的定位越高,你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越高,看上去身价就会更高,你看上去就不可以被忽略,不可以被轻慢,值得被好好对待,你姿态更高,要求更多尊重,自然就能够引起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的关注,从而得到更多尊重。不在垃圾堆里找对象的前提,是你自己首先远离垃圾堆,有更高的身价和姿态,否则就只会吸引到同一种类型的渣男/渣女。


启发: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决定利率——不耐心程度和投资机会率。(第276页)

论述:费雪认识到,不耐心程度指的是放弃未来消费(收入),以获得现在消费(收入)的社会意愿程度。想要得到现在的消费,就必须要放弃未来的消费。越拥有耐心,愿意储蓄和投资的部分也就越多,因此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未来消费。不耐心程度,更多的是带有主观评价,相比之下,投资机会率则由更实际的因素决定,比如边际收益递减。

没读经济学之前,我可能更多地认为,需要储蓄,需要复利,需要投资,但是对于其中的道理却总是浅尝辄止,并不明白其所以然。虽然投资机会率很重要,但是对于我来说不耐心程度可能危害更加大。读到费雪的这段话才发现不耐心程度原来真的是影响非常深远,就像是以前看过的一个心理学试验,更晚吃到糖果的孩子将会得到更多的糖果,但总是有很多孩子在一开始就把糖果吃掉了。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不追求即时回馈,恰恰是我比较缺乏的。从经济学上来说,不耐心的程度降低,投资回报率也就更高,边际回报率也更高,可以积攒更多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事情,为未来的生活和消费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一点也让我更深刻地去挖掘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一路走来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及时醒悟很好,总比一辈子浑浑噩噩要强,以前从未如此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从未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和恍然大悟。


@[1队][S153]飘飘-广州

启发:因为人们更倾向于理解我们的欢乐而不是我们的悲伤,所以我们总是炫耀我们的财富而隐藏我们的贫困。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辛苦与忙碌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必需而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虚荣。(第57页)

论述:如果有意克制自己的虚荣,可能可以过得轻松很多。这种轻松不是说就可以不努力了,而是不在意外人的看法和比较以后,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但可能不带来直接财富的事情。如果一直将目光放在财富上,生活可能会失去本质。

启发:用货币来衡量偏好或动机的强度。(第250页)

论述:面对选择的时候,可能去评估每个选择能带来多少收益以及会有多少机会成本经常是很困难的。但是,现在愿意为每个选择付出的货币确实是很直观的。我觉得这个方法在以后也可以实际使用。


@[5队副][S1099]朱敏虎-苏州

启发:斗争与冲突从未停止过,尽管它们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不会一直保持相同的特征。斗争以消灭、征服的形式结束了,转变成为由公断决定的和平竞赛。(第183页)

论述: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国度,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这里虽然竞争激烈,甚至严重到内卷,但是并没有战火爆发。想想现在的阿富汗,可以得出当今世界还是有战火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自己强起来、富起来才是最大的出路。


@[6队][S904]rainbow-深圳

启发:莱昂•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概念。(第376页)

论述:这个启发在读一般均衡概念时并没有被启发出来,而是S老师的题目将这个概念的理解迁移到了“关联效应”上。

一般均衡概念相对于局部均衡分析,前者是一个理论工具,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理解经济体系,后者是一个统计工具,就局部现象进行概括统计。局部分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要从宏观层面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曾经在很多地方看到过一个例子:微信支付的兴起导致口香糖的销量下降30%,这个例子往往被用来说明一个观点:干掉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对手。

微信支付和口香糖销售是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但是微信支付破坏了口香糖主要的营销场景,所以必然出现口香糖销量下跌的情况。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当一种原有的模式变革之后,依存于这种模式的其他现象必然发生改变,这就是关联效应,而产业关联效应,指的是某一产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而引起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

所以这个点对我的启发是:如果我们要分析规律,可以通过一些统计工具,进行局部均衡分析,但如果要查找原因,需要从宏观角度分析,因为一些表象可能是因为其他事件变化,或者趋势影响导致的。如果我们要做决策,而没有任何头绪,可以通过决定其本质的产业或模式发展来做预测,比如我们要看未来工作机会的趋势,也可以看看这个行业当下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发展趋势,或者大公司的业务和技术规划趋势,或者是政策方向。从这些角度出发,就不会完全没有方向,而且判断依据也是有效用的。而做决策前的分析判断最终形成了我们常见的市场分析、竞品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等报告。


@[6队][S1109]贝氏弧线-广州

启发:劳动被认为是“痛苦的”,因此需要“补偿”。(第116页)

论述:稻盛和夫的《干法》讲到了西方价值观中认为工作是痛苦的,厌恶工作的思想与东方的勤劳致富、热爱劳动的价值观是有极大的冲突的。他认为当代的年轻人应该纠正观念,应该努力工作。我认为劳动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效率,创造价值,为家人、社会和祖国做出贡献,不仅能够收获金钱财富,同时也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对比那些无法持续让人获得成就感的娱乐消遣,劳动才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应该热爱劳动,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启发:新思想很少导致对现有传统的全部放弃。经济学中的新思想通常是与以前的思想主体相联系的,尽管它可能改变或者转变这一旧的传统,但它很少会取代旧传统。(第470页)

论述:社会上一直有种很浮躁的心态,总会有些人想着颠覆传统和破坏性创新,实际上思想理论和技术实践的演进都是在继承了前人的智慧下的逐渐转变。个人的成长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用新的自己取代旧的自己,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才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或更坏的基础;放弃一切幻想,通过踏踏实实、日拱一卒的行动实践去搞个人成长才是真的成长。


@[7队][S541]袖手天下-天津

启发:手艺本能。(第341页)

论述:人类本性中有对成就的偏好。当不被过度劳动困扰时,人们对工作并不反感。对手艺本能有一种偏好,这导致了人类物质上的舒适和物种上的成功。亲情本能和收益本能会激励本代人努力为后代改善生活。


@[8队][S999]Aya-武汉

启发:经济学中新的发展必将发生。我们所了解的经济学知识不足以持续我们的一生。有些讽刺意味的是,对经济学历史的研究告诉了我们跟随潮流的重要性,它也要求我们保持一个开放的、有辨识能力的头脑。(第473页)

论述:不仅仅是经济学的发展需要这样一个开放的头脑,我们在生活中同样需要这样的头脑。不能因为今天的进步,而明天就停滞不前,也不需要说不听外界的意见建议,墨守成规。很多新的潮流,新的观念,并不一定是自己接受或者喜欢的,但是这个存在即合理。不能因为自己的主观观点而去否定,我了解,但是辨识出来不适合自己而不去进一步了解即可。但是当发现自己观点有错误的时候,也不要害怕承认错误,错误不可怕,就怕不愿意承认,也许这也不一定是一个错误,而只是因为时代、环境、场合不同而显得格格不入。


启发:“经过时间检验”的理论是从那些在其所处的时代合理、当新情况出现或社会条件改变后作用仍很持久的理论中选择出来的。(第6页)

论述:一个理论的产生,很多时候与其所存在的历史因素和服务的人群有关。能够在时间的流逝中依然被认可的,经过时间检验仍然留存的,是根本性的。但是时间这个维度很长,也许现在依然成立,后续不成立也是有可能的。很多想法、理论、际遇都是有时间空间有效性的,当这些东西能够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那么就可以认为是恒定的。所以理论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被推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8队][S342]林世平-深圳

启发:一个人如果把他一生全消磨于一些简单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所产生的影响又是相同的或极其相同的,那么,他就没有机会来发挥他的智力或运用他的发明才能来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因为他永远不会遇到困难。这样一来,他自然要失掉努力的习惯,而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第63页)

论述:之所以会觉得有启发,是因为说中了自己的情况。曾经有一份永远不会有困难的工作,舒服到遇到一点点问题就觉得好难,做对了一点点事,就会变得沾沾自喜;等真的换了个环境、困难重重的时候,哭出声不止一两次。曾经以为自己有意识地摆脱那种温水煮青蛙带来的影响,现在回头才发现其实并没有。如果一直在那个环境里,迟早会被同化。因为永远没有机会遇到困难,更不用说找解决困难的方法了。


@[1队][S362]emily-东莞

启发:理解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关键是竞争概念。(第61页)

论述:斯密说人们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不是出于促进社会利益的本意,就对社会有害。斯密讨论的是人的行为,在利已的假设前提下,有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个人的自利行为,以而形成社会福利。有市场就有竞争,按照斯密的竞争概念,企业主之间相互竞争,工人之间相互竞争,消费者之间也相互竞争,其结果就是资源被配置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中去,从而使经济富有效率。斯密的观点认为政府是浪费的、腐败的、无效率的,并且对整个社会有害的垄断特权的授予者。其实,你不能说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也不能说他的观点就完全错误。放在他的那个时代,根据当时的经济环境,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时代是发展变化的,经济学理论更是经过了很多理论家及思想家的研究,他们不断地对经济理论进行改造和更新,使之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经济生活。


启发:马歇尔体系中的效用方法是研究快乐与痛苦、欲望与渴望以及行为动机的我们,怎样才能衡量这种无形的效用?马歇尔大胆的说用货币。(第249页)

论述:马歇尔用货币来衡量偏好或动机的强度。可以确定一个特定的群体愿意为他想得到的东西的效用支付多少货币。这种货币衡量可以运用在许多方面,你必须为此付出精力和货币,比如孩子择校、读书活动的选择、职场和生活的选择等等。


@[1队][S359]月巧-石家庄

启发:1849年马克思被驱逐到伦敦,除了到欧洲大陆的几次短暂旅行外,其余时间他一直居住在英国,他常年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钻研复杂的政治经济学分支。尽管受到疾病、极度贫困、三个孩子夭折的折磨,马克思还是继续研究写作,与组织工人运动。(第155-156页)

论述常年在大英博物馆里钻研,没有什么知识是快速凭空得来的。马克思的思想之所以可以漂洋过海影响中国,也许正得益于他当年地不断钻研学习。而且他当年克服的困难远非我们所能想象,疾病、极度贫困、三个孩子夭折,尤其是最后一个,对任何一个人而言都属于晴天霹雳与极大的精神痛苦。但是他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继续研究写作,想想自己所面对的困难根本就不值得得一提了。

@[2队][S1195]清乐-南京

启发:斯密的高工资效率(效率工资),认为高工资可以增强工人们的健康和体力,激励工人们努力工作,给予提高生活水平的希望。(第67页)

论述: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获得高工资不仅仅是促进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充满希望,以此激励劳动者不断地创造劳动价值,从个人行为上表现为勤勉、敏捷,从个人精神面貌上表现为健康的体魄和热情洋溢的气质,更是个人品质和魅力的展现。


@[3队][S199]涂涂-西安

启发:歧视是一种成本,需要付出代价。(第458页)

论述:被称为“知识帝国主义者”的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将歧视看作是一种歧视者愿意支付的偏好或“喜好”。歧视是所有社会里普遍存在的现象,歧视的内容和对象非常多。对于歧视,人们会觉得那就是一种自我的态度,或者流露出来给别人以感受,或者把态度隐藏起来转而以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某种“偏好”,觉得被歧视的人会吃亏,而自己不会为此支付什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个有性别或者人种歧视的公司会花费额外的成本去雇佣他们所偏好的人群里的成员。这就是歧视产生的成本,所以,歧视者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启发:理性固然重要,但如果把它用于衡量和处理家庭关系,将是一种灾难。(第462)

论述:贝克尔在他的《论家庭》一书中对婚姻、生育以及离婚等问题采用经济学的最大化行为、稳定偏好、市场均衡假设等理论做了一番分析,这些分析从经济的角度揭开了家庭生活的本质,比如他说,生育和抚养小孩是婚姻帮助生产的核心“商品”、年龄较小的孩子是“时间密集型”产品等等。这些理论,有的看上去有趣、有的看上去冷血、有的看上去让人清醒。看了这些,想到在婚姻和家庭中,人们到底应该保持一种什么程度的“理性”?看得通透,会明智地应对家庭和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但是会不会也因此而变得冷漠和虚伪?当效用、均衡、成本这些概念掺杂其中的时候,“爱情”还有位置吗?所以,给我的启发是在婚姻和家庭中要成为一个“明白人”,而不是一个“理性人”。



PART 3

读《经济思想史》,

你有什么行动感悟?

@[2队][S477]陈开心-青岛

1.在读书做题上重新把S老师写的“一题500字,怎么答好读书题目”的群置顶内容,在笔记本上重新做了提纲:收获很大。作为群置顶内容很容易被忽视。惯性上认为重视,但是实际操作上出现虚飘,再来一遍再去答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问题太明显了。

我的问题是在回答问题时惯性地先想到某些答案,想要迫切地脱口而出,从而造成用自己的第一反应内容去搭建结构,是用一个点去找框架,回答起来容易跑偏和潜进去不愿意出来。S老师的文章中提到的方法是“范围选定+寻找切入+引入结构+扩展关联”。我的改进:先去看作者是怎样总结语言的,我把答题切入点放在哪里,然后放一个楔子,把所有楔子都归拢,看怎样写结构,到底是微观宏观、主观客观,哪里可扩展,哪里可保留。于是按照这个方式再去把题回答一下,答案就整整齐齐地出来了。

有一题明显地发现,写完以后我再去和之前的想法做对比,修改后的内容是行云流水般的顺畅、结构简洁有力、答题思想鲜明、扩展关联深刻。


2.把经济学家的观点再次对照曼昆的经济学教材的时候,是一个反向地再思考过程。即一本书的每一个出处都是有来源的和经得起推敲的。比如以前看曼昆教材觉得供求关系的图表和关系证明太简单了,从现在这本书来看,供求的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都是前人做过论证的。看着简单还真是不简单。


3.慢工出细活大于快速做,慢就是快。想做好这道题就要翻来覆去地寻找切入,找更多的扩展关联。做一个题是享受的,根据自己的思路去找材料写论文,没有硬性的规定,在允许时间内做到自己满意的回答,很珍惜这个自由的、无所功利的时光。没有考试和模版的紧箍咒,自己长出了一些能力,包含试错、学习他人、自由探索、讨论碰撞的能力。把这些学习能力平移到了儿子的英语学习上,我发现其实不必焦虑。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和路径去学好,不管怎么学,只要逮着喜欢的学,慢慢地学、深入地学,总会学好。


@[5队][S588]Emma-宁波

这本书太难读了,因为没有存量了,很多次想放弃,不想看书,不想日毕了。念头起来的时候确实也放纵了自己,白天就不看书写作业,但是到了晚上还是顶着情绪坐下来写作业看书。克服心理情绪的能力更进一步了。但是这样的状态很危险,效率不高且痛苦,所以前段时间放假的几天,就自己一个人背着书去图书馆看书写作业,就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回来了。因为太难,又不想放弃,所以想方设法给自己找状态提高效率。

看着很难的事情,让自己想退缩很正常,先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再告诉自己先做一点点吧,就一点点就好了。开始做了之后,进入状态情绪就会不见了,半小时或一小时之后,自己感觉反而会比之前的状态要好。看这本书,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会先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和内心商量,一点点一点点地看,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6队][S904]rainbow-深圳

这一本《经济思想史》读得比较艰难,其中有两周有点混乱,甚至感觉不知道自己看了个啥,但还好有作业这个指路灯,让我觉得不是一无所获,但这个艰难的过程给我很多感悟:

1.关于看书看不进去,或者遇到低谷期:

(1)再难也要看下去,看着看着就习惯了这个难度,不一定说能全部理解,但是畏难情绪是可以被碾压下去的,碾压这一次,在后续其他事情上也容易重复这种操作。

(2)太多零散需要自己归纳整理的理论,很容易看不下去,万一看不下去,选择一个课后题目,用S老师的题目,或者自己根据标题编一个题目,最简单莫过于:XX理论的主要思想有什么,为了答出题目,倒逼自己去看,也能看下去。

(3)如果遇到所谓“低谷”,可能读书效率不高,精神无法集中,甚至是因为别的事情的加载而打乱,都要保持基本节奏不放松,作业可以晚,但是一定要交,且时间仍然要在掌控之中,即使脱靶,也是偶发事件,不影响持续行动。

2.关于认知方面

(1)跟着S老师看书也看了几个主题,都是科普性真香,也对自己的知识面和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本书真的是专业性劝退,让我们认识到专业领域为什么专业,不是一两本教材能够表达清楚的,而是要从发展史出发,知晓整个发展过程,才能有很深入的认识。

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个说法,人类寿命太短,现有理论又太多,学完现有的知识,剩下很少的时间去发展新理论,人类的寿命变成了科学发展的制约。这足以说明历史中知识积淀的厚度。知识并不是轻松能够学会的,也不是21天能速成的。以前的感受还没有那么强烈,随着自己掉入知识的汪洋,才深刻觉得海的宽广无限。

有的时候真的是很感谢S老师,把学习的困难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重拾对于知识的敬畏。这么多的知识积累才是人类发展的真正原因。我们自己的观点摆正了,我们的下一代才会不被现代社会的便利迷惑眼睛,才能教育他们让他们更清醒。

(2)经济学的应用,可以细微到我们对奶茶的选择,也可以宏观到货币政策、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一边是“利益最大化,最优选择”,一边是“一般均衡原则”谁优谁劣基本没有定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不同的假设上,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上,甚至在不同的基础观点上,都有不同的分支,而这个分支是否能够继续发展,是看它能否适应社会的演进发展,能否解释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同观点并不可怕,也不分对错,可以根据立场分析此观点,提炼出有效的方法,也可以验证观点是否能够分析解决问题,来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办法。没有一个能够长期存在的观点思想是没有道理的,而是我们能否正确的看待并学到东西,即使是批判,也可以提升我们自己。

@[6队][S287]马小乔-哈尔滨

熬过行动中段的艰难有种长出肌肉的感觉。行至中程确实如S、如队长所说,见到自己的各种小浮躁、小放弃,但是踉跄坚持过来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心态。抛弃能够完美完成任务的幻想,就像接受身材一样接受自己的低效率,然后开始慢慢改变,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地方,等待以后再说。比如自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能早上完成读书,但中午可以减少休息完成读书,比如我不喜欢晚上写作业,那就在单位找时间写或中午写一半回家再写另一半,避免逼出无力感的自己。总之会有一些坚韧和心甘情愿的付出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像自己现在早起做运动已经能够只动摇一下就马上去行动,希望自己能保持住这样的好状态。

更远的目标和计划会强化执行力。有时候没有执行力就是因为没有远处的目标追赶自己,比如这周五晚上要出远门,无法像以前一样写作业,那么就一定要在当天下班之前完成,于是在自己可利用的固定时间下,就必然要选择提前一天读书、当天利用白天时间完成作业的方式达成目标,所以再向前推进就需要前个周末减少娱乐从而开始这个模式的正向循环。许多时候觉得自己做不到不是因为当下的行动力不足,而是计划不当,或者因为眼前的现状失去了推动自己的动力从而进入恶循环,要敢于为平静的生活适当立个目标或小任务。


@[7队][游学]流沙-深圳

这本书真的艰涩难懂,读起来难理解,但是读着读着由衷激动,有一种世界经济(思想)了然于胸的幻觉,经济发展贯穿300年的时间,不同派系各持己见,每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用三言两语直指关键,高效高质地勾勒出经济思想史的线图。

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不能只看到自己所在的学科、岗位、行业,要多出去跟不同学派、不同岗位和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这样会收获很多。比如,公司里的人力岗位,要懂业务、懂心理学、懂现在的年轻人选择岗位的动机,不是单纯地懂人力岗位的东西就能把工作做出色的。我觉得读完这本书,鼓励了我去涉猎其他不同的学科,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更加多维,解决问题也更加有条理,也更有利于创新和知识迁移。


@[7队][S25]定红-舟山

好多经济学家之所以能成为经济学家,因为影响他们的人都是一些牛人,他们接触的也都是大牛。现在我也没有资源让孩子多接触牛人,那就多给他看看名人传记。可以给他读读《院士思维》,当故事读给他听,让他从小了解中国最牛的人是怎么变牛的。

经济思想史是不断前进的历史,个人也是。以后会对自己的成长更有耐心,对他人的成长更有耐心,平和地活着。有感兴趣的领域就去学习,不给自己设限,勇敢去学;有想成为的人,尽情去努力,不怕一事无成。


@[2队][S81]叶景-北京

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我能比自己预想的坚持久一点,那是因为我待在持续的集体中。《经济思想史》本身的难度,加上更换工作带来的挑战和落差,以及最近一些事情引起的情绪波动,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放弃的理由,然而,虽然有千百种说服自己可以终止的理由,但是最终还是舍弃了其他。其实,从经济理论而言,舍弃读这本书更为理性,但是偏好和惯性却让我舍弃了边际效益更高、沉没成本更低的其他事项,我还是选择继续读这本书。

平心而论,《经济思想史》颇有难度,如果说《经济学原理》是颇为美味、南北通杀的佛跳墙,《经济思想史》就是包罗万象、颇有挑战的重辣火锅汤,要想收获味觉的终极体验,必然得经历一番痛不欲生的辗转反侧煎熬,才能培养出一定的扛辣耐受力,进而品出汗流浃背后的舒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虽然我其实对《经济思想史》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并没有如同snail那样的精读深耕、思考悉意,但是整体经历下来,今日从头再看时,发现就算是只做到2分,也有着2分的收获。纵然未经寒彻骨,仍感淡香袅袅入。实际上,若是想要精进一个领域,深挖一个体系较为成熟领域的宝藏,学习这个领域的历史,不可或缺。权威教科书和历史学习,共同构成了一个学科的体系框架。之后,再学习这个领域内的其他知识,慢慢就会有种似曾相识、原是如此的豁然开朗感。

如果真的是要通过读书收获深刻的思考和启发,那么就必然要借助一本或多本经典教材及历史论述先搭建出整个学科的体系,做到可以高屋建瓴地概览学科的历史发展和各家观点,之后再开始学习其中的具体知识点和实践案例,效果就会好很多。这点其实也和每日的训练不谋而合,“先立骨,再塑肉”,从抽象开始,向下延伸,以具象的内容填充抽象的体系。这一点现在正在工作中慢慢摸索,通过背景知识和发展历程搭建出体系框架,再将杂乱纷繁、琐碎无边的漫天细节一点点地填充其上,感觉和读《经济思想史》一样熬人,但是我知道,只要熬过去,就会和读《解读中国经济》类似,会发现出乎意料的惊喜。


@[4队][游学]芯若-北京

总体行动感悟是:不光要动脑,还需要动手。当我读完译者序、前言、导言与概览,我就决定将“1700-2000经济思想的时间序列表”画出来,画的时候,各种经济思想流派我一点也不熟,就是照画,因为是一笔一划地照画,我画着的时候发现了一点点的小规律:一是大致的时间顺序,二是图上三角表明有些学派影响到至今。当时画完我就发同桌了,她问我为什么要画,我想了想说:“原因有二,第一,加深记忆,不然记不住其中的关系。第二,拧出一根学习主线,经济思想史的介绍是围绕这根主线进行的,所以记住这个主线后好对应其中的关系。”其实画时,我是没有这么想的,只是发现在照写一遍时,和照着看一遍后提出的疑问是不一样的。

@[4队][游学]木小页-昆明

读书是真的可以生长出想法来的。这段时间为了读书戒掉了电视、抖音,刚开始还是很浮躁,以至于轮到我要做主题分享时完全没有一点点想法。但是在有一天,读到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的时候,脑子里突然长出了一个想法,就是断舍离的生活方式对经济影响会是怎样的呢,然后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确定了分享的主题。

@[9队][S1126]魏雨钊-北京

调研能力和阅读枯燥内容的耐心有提升。有行动会有收获,只要用心看书,总会看懂一些。《经济思想史》的内容过于浓缩、理论性强、有些章节的翻译晦涩。对于读不懂的内容,我的行动感悟是耐住性子看下去,或者读出声。虽然有些内容还是一知半解,但是毕竟大部分内容是可以看懂的。迁移到工作中,最近国家颁布了很多法律,或者有些偏技术类的文章,与我的业务相关。以前我是看不进去了,现在不仅可以看进去,而且觉得内容还挺好懂的。在工作中,读大段的英文报告也更有耐心了。在工作中,我要指导团队一名下属做政策分析,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如何指导他。显然,他现在还GET不到我的要求和良苦用心,毕竟他没参加成长会读书哇。

听同学分享受益很多,对于很多经济学中的理论或热点问题,同学分享的内容是我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有共鸣、关联度高,印象深刻。我早就知道柳比科夫的故事,但是听同学分享后,促动了我行动。我现在已经开始记录每天时间的使用情况,就得意于同学分享。

我做过两次次分享,需要写逐字稿,我养成了习惯——在工作中,重要发言写逐字稿。这样一来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二来分享效果好,三来,听众总会有收获,我也对得住听众的时间。


@[12队][S232]Ly-北京

1.反对别人或被别人反对从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的理论和行动站得住脚。从来没有考虑过,其实《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在这么多前人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而每一个学派都在相互争辩中,越辩越明,观点也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这其中的冲突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书中提到:在熊彼特的一生中对其产生学术影响的最重要的两个人物是莱昂·瓦尔拉斯与卡尔·马克思。从瓦尔拉斯那里,熊彼特得出了他对于经济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强调。熊彼特强烈反对马克思主义,但是他非常钦佩马克思对经济变迁过程的理解。熊彼特非常忠实于资本主义制度。他赞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将会崩溃的观点,尽管他出于不同的原因并且带有非常巨大的遗憾。还有很多思想碰撞的例子。

所以人是为了站在伟人的肩膀上,不是为了缩在伟人的阴影里。重要的是自己的行动和坚定的立场。


2.真理是螺旋状上升的,自己被激励到要不断去追求。

经济是抽象的学科,而人类在面对经济波动而得出的诸多模型和推演。回头看过去的自己,一方面随便翻看几个公众号的文章,或者看看电影视频,就拍胸脯认为自己懂了,一方面苦恼自己无法进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类的智慧创造出来的成就,其实早就摆在那里了,是自己没有走进他们。


@[11队][S925]落落而善-乌市

整体感觉,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是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在一开始,我们很难窥见全貌,只能像小马过河一样一点一点摸索,很多思想家毕一生之力才能拼凑出一愣半角,比较妙的是,这些出自不同思想家、不同时代的思想能够不断地融合、发展壮大,并剔除出不恰当的部分,是不是很像一个个体成长的过程?

从这些思想家身上,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超前预判性,很多经济学思想家的成功在于其提出的理论模型在现实中被反复证实了,我觉得这可比预测股票走向难多了,尤其是,很多理论的时间基础不是一时一刻,而是在一个非常长的周期里,这需要有开阔的眼光和长远的视野。然而,即便他们这些思想家已经如此优秀,他们的思想还是有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然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迭代优化,才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往期读书反馈

读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们有什么收获?

参加“保险学”读书活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对准备参加读书活动的新人,你最想说什么? 

读完保险学,终于意识到保险不是骗人的…… 

读完两本“保险学”教材,我们有什么收获? 

三个月读完明史,我们有什么收获?

阅读德鲁克,你最深刻的感触是什么?

读完“管理学”,我们有什么收获与改变?

学好管理学,你一定要看这几本书

《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有什么相通之处?

带社群共读“管理学”,我收到了很多心里话

读完《管理学》教材,我们有什么新认识?

读完《毛泽东选集》,我们有什么收获?

在《市场营销》后,我们又读完了《营销管理》

读完科特勒的《市场营销》,我们有什么收获?

一个月读完两本营销书,我们有什么收获?

为了让我们多掏钱,有人早已把我们研究透了

读完科特勒的《市场营销》,我们有什么收获?

读完7本心理学专著,再也没有冲动消费了……

读完认知心理学,我们学会了如何学习

读完《进化心理学》,关于两性关系,我们获得十大新视角

如何用30天改变你的妻子?

读完《社会心理学》,做完1600道英文题,我们修正了十大偏见

做完《心理学与生活》的全部习题,我们总结出十大认知

一个月,我竟然读完了那么厚的《心理学与生活》

读完全套《院士思维》,我们收获了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