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大数据已经势不可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公司都是开口闭口大数据,好像不知道大数据都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大数据的意义就在于,从庞杂的数据背后挖掘并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与喜好,从而找出更符合用户“口味”的产品和服务,并结合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自身。听上去是多么的人性化、智能化的设计,仿佛就是要为每位用户量身订做服务一样,然而事情总有他的两面性。
现如今,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已经无孔不入的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能买股票,看新闻,知天气,购商品,可以维系好友圈子,可以免费视频聊天……同时,你到过的场所、买过的东西,甚至你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信息发送、下载过的应用程序都会被整理成数据,对你的活动规律甚至思想动态作出明晰的判断,使人们随时都可能失去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裸游在网络世界里。某宝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推送各种相关产品,与其说他了解你,不如说他跟踪你,记得以前只要删除cookies就可以删掉记录,现在目测已经云端化了;某度会记录你任何的搜索记录,接着就是各式各样做过竞价的广告时时刻刻跟着你,你不点都不好意思。
大数据带来的首要问题是歧视用户。微信朋友圈广告刚刚试水的时候,只有宝马、vivo和可口可乐三个广告,如何推放广告据说是根据你的使用习惯,经常关心的话题,好友分布和微信消费情况综合考虑的,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于是乎,朋友圈刮起了一股炫广告风潮,收到宝马广告的看不起vivo的,vivo的看不起可口可乐,像我这种什么都没收到的,是被微信自动过虑了吗?盗取我们的信息,研究我们的用户行为,最后却歧视我们,怎么都是被摆了一道的感觉啊。我看看我今天的广告是什么?五菱宝骏310,跟宝马之间差了100个宝莱,看来我给微信做的贡献还很不够啊。
朋友圈广告推送主要是根据品牌客户对于其目标客户的定位(我们要的是买的起的意向客户、潜在客户),而为保证用户体验和品牌广告价值(我的广告就是要告诉你,买我没错的,赶紧买买买),微信后台采用智能的技术(总不能是随机分配吧,再怎么解释也是大数据分析后摒弃了没有价值的用户),因此不是所有用户都会看到同样的广告(用户当然是分等级的),未来广告内容和推送形式也将不断优化。这是官方后来的说法。
互联网的确带给我们很多便利,有部分宅男已经不会出门买东西了,连商店的大门都找不见,任何问题都是上网。同学聚会,朋友相见都是一人一部手机,各刷各的,联系比以前方便,却相隔越来越远。吃饭先拍照,发图必PS,朋友圈都一副江山如此美好引无数美女竞折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信息获取更容易,创业的成本也更低,但并不意味着创业的难度会降低,相反会更高。面对经济的持续低迷,中央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如说是变相的缓解就业压力吧。大学生们没等毕业就迫不及待的要去创业了,什么IP、VR的一大堆专业名词挂在嘴上,哪个项目不是互联网+,一副离了互联网就活不了的状态。应用商店一天就能冒出几百个全新的App,各家电视台都是各种创业类的节目,紧跟中央步调是好,但也要实事求是啊。节目选手都是提前选好的,而且是录播节目,只呈现一部分有节目效果的片段,很多过程都被删了,其实对观众多少是有一种误导性的,似乎拿投资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你看这个人还没我厉害呢,创业这种事情so easy,一批一批的人跃跃欲试。对那些投资大鳄们来说,损失个几百万也许不是什么大事,投这么多项目总归是有要赚钱的吧,而且频频的上电视也显得我们很有实力,会有更多的项目找我们要钱的。虽然没有创业的经验,但也一定知道那绝对不是一条简单的路,还是希望节目能在适当的时候给泼泼冷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