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概念教学,这是我们在近两年在教育活动中一直坚持探索的方向。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只是粗略的了解了大单元整合教学的一些基本步骤以及一些简单的做法。但是对于真正的大概念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们说是一无所知。
这次加入新网师,有幸可以学习大概念教学,内心是无激动的。现在更是有幸开始研读刘徽的《大概念教学》,从理论上去学习,会让我更加系统认识到大概念教学。
一、真实性:素养的精髓
在这一部分讲到核心素养的精髓在于真实性,即能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去。我们以往的教学是教专家结论,现在要转向教专家思维,变“宽而浅”的学习为“少而深”的学习。
这一部分中包括“学校中的惰性知识”“核心素养是真实性”两部分内容。书中指出我们很多知识只是在某个学科、某个单元里显示学会了,一旦来到现实世界,这些知识不会被激活,换句话说,是死的知识,不能被迁移运用。而现在提出来的素养,就是指向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是真实性的两在支柱。所谓专家思维就是指认知能力加上创新能力,复杂交往就是指合作能力。以前,我们采用的教师讲授法,更多地是感知专家结论,现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让惰性知识不复存在。
二、深度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
多个专家认为深度学习,就是指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而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实现高通路迁移。低通路迁移的机制是具体——具体,依靠的是相似性。高通路迁移的机制是“具体——抽象——具体”,其中案例错综复杂,迁移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挑战。并且要通过“少而深的学习”来达到,而不是“宽而浅”的学习。深度学习,是在大脑里主动构建一幅地图,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路线。这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好奇心。这样的复杂的认识结构,需要通过理解来达成,也就是说,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高通路迁移,达成创新。理解包括六个维度:解释、释译、应用、洞察、移情、自我认识。
三、大概念理解的锚点
(一)理解的关键是建立大概念。
大概念是专家思维的典型特征,专家的知识是通过大概念来组织的,反映专家对学科的理解深度。
(二)何为大概念。
1.理解大概念的“大”:反映专家思维,具有生活价值。
2.理解大概念的“概念”:不限于概念。具体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概念、观念、论题。同时,要明确的是大概念一般是一个句子,而不是一个词语。
3.大概念有不同层次,包括学科大概念和跨学科大概念。层次越高的大概念越抽象,可辐射的范围也就越广,需要加于支撑的具体案例越多。
(三)大概念的生成机制
1.具体与抽象的协同思维生成大概念。大概念的生成就是“具体——抽象——具体”的循环过程,这其实也就是高通路迁移的路径。
2.大概念:融通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我们需要将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融入以大概念为主轴的概念生态圈里,融合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的概念和语言,从而在面对真实问题解决时能充分激活学科语言,跨学科语言和无学科语言。
四、大概念教学:以现实世界为基点。
(一)大概念教学:从拼图到滚雪球。
1.三种水平的教学。第三种水平的教学是指联系真实生活来思考教学。大概念教学就是指这种教学,打通的不仅是学科内的知识,而且还有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的路径。大概念教学追求认知的结构化,使之成为一种反映专家思维的自然知识,在新的情境中可以被激活和运用。
2.教学的螺旋上升。大概念很有可能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在现实世界中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人们对其理解的程度不同。
(二)大概念教学的神经科学依据
1.为什么大概念教学更容易让人兴奋?因为大概念教学强调预期学习结果,从而让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强调挑战性,引发人的好奇心;大概念教学中的“预测”成功会带来成就感。
2.为什么大概念教学不容易被遗忘?因为大概念教学强调抽象大概念的建立;大概念教学的学习机制是高通路迁移;大概念不易被遗忘,小概念容易被遗忘。
(三)大概念教学的热身练习。书中介绍了学生和老师的热身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