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埋头钻研一个问题,忽略了时间的流逝?你是否曾经全情投入到一件事情之中,忘记了自己?你是否凭借勤学苦练获得的技能,毫不费力甚至挥洒自如地完成过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这些高级经历的体验,叫作“心流”。
“心流”这个概念是由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他的成名作《心流》中提出来的。
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
它的特征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你能体察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在《心流》这本书中,作者说到心流体验,则是在工作有难度,但自己如果专注应对,可以挑战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可以让自己进入这种专注状态。
作者认为,这种专注应对挑战的状态本身,就是最优的体验,让自己感受到幸福。
为什么那些拥有财富、社会地位的人还会自杀?但最能肯定的一点就是,在当下,他肯定是不幸福的,所以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作者认为幸福是当你全心投入一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所以真正的幸福和你有多少钱,多高的社会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尤其是在周末的早晨,一睁开眼就开始工作,一个上午的时间,专注于当下手头上的事,当关注到时间时,才察觉到自己该吃午饭了,这种状态应该就是心流的状态。
那些迷恋游戏无法自拔的人,往往也是因为进入到心流的状态,达到忘我的境界。
达到心流的状态时,当下肯定是无比幸福的,那如何才能达到心流的状态呢?作者也分享了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
1、明确自己的真正的目标
你当下真正目标究竟是什么?不是你随意想出来的,而是经过自己的规划和拆解的目标。
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当你在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的时候,你就会排除万难,和外界的打扰,这是进入心流体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2、适当的做一些挑战性的事情
如果遇到的工作十分乏味缺乏挑战,不妨自定标准,设定具体目标,这并非“画蛇添足”,而是在射箭的时候给自己树一个靶子,让自己能够在大脑中对原本无聊的工作因为聚焦产生兴趣。我们在工作上遭遇的挑战太过简单,可能自己即便设置目标,也懒得专注,自然难以进入心流状态。
这时候给自己的工作设置必要难度标准则十分重要。既不能难度过低,也不能让自己无从下手。
3、做到专注
如果你一会做这件事,一会再去回个消息,那你很难做到专注,想要做到专注,给你一个小建议,把事情分阶段性的做,这一个小时做这件事,下一个小时做另外一件事,回网络消息也可以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这样一来,就在某一个时间段,做一件事,就不会容易分心,专注许多。
4、化无聊为乐趣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说过,想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干出成绩,你要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么就培养自己爱上当下所做事情的兴趣。
我们很多人对兴趣有一个认知误区,做一件事情认为是先有兴趣在去做,其实兴趣不是感觉到的,而是在不断的行动中,慢慢培养出来的。
就拿我做高效阅读来说,之前我看书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但是做着做着,发现越干越有兴趣,越干越动力十足。
我们只有对当下的事情感兴趣,才能做的更好,才愿意投入热情,才能不断的激发自身的潜能。
5、设置及时反馈机制
我们能一直持续的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有正向反馈,不然靠毅力坚持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在做事的过程中,帮别人解决问题,被别人肯定,提升了收入,身份的转变......这些都是反馈。
反馈只要跟我们投入精神能量追求的目标有合理的关联,就能产生乐趣。
如果仅仅把最优体验当作幸福,认为时时进入心流状态人生就有意义,这样的观点似乎和我们的当代价值观背道而驰。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让心流这种最优体验和人生意义的结合:一个沉浸在王者荣耀中的小学生,和一个沉浸在上帝投不投骰子思考中的科学家同样处于心流状态,他们的体验相似,但从旁观者看来,两者的复杂程度,和人生意义当然也有高下,融合的元素越多,产生的价值越高,这个心流体验就越珍贵。
我们在游戏和运动中能够体验心流,记住这种心流体验,把这种状态移植到无聊的工作学习中去,从而发现工作学习的意义,甚至可以在挫折中,在人际交往中时时处处体验到心流,最终让自己的生命在社会层面更加有价值,这样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我想,这才是最宏达、最壮美的心流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