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仅次于春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远胜过年。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月亮,心中顿生无限遐想与相思之情。自古以来,人们将臆想中最美好的故事都给了月宫!嫦娥,吴刚,桂树、白兔,还有那只蟾蜍被文人墨客们作为永恒的主题,构成了他们笔下一首首婉约的诗词,一幅幅唯美的书画。
《五代人浣月图》佚名
《仙女乘鸾图》周文矩(五代)
《月下把杯图》马远(宋)
《月夜看潮》李嵩(宋)
《月殿嫦娥图》张路 (明)
《蟾宫月兔图》 陶成 (明)
《嫦娥执桂图》唐寅(明)
《竹亭对棋图》 钱榖(明)
《蟾宫折桂图》 高其佩 (清)
《梧桐双兔图轴》冷枚 (清)
《月华图》金农(清)
《月中桂兔图》 蒋溥(清)
《中秋图》丁观鹏(清)
《嫦娥献寿》改琦 (清)
《月曼清游图册·琼台赏月》陈枚(清)
《圆明园十二行乐图·八月赏月》郎世宁(清)
《浔江月夜》钱杜(清)
《嫦娥》张大千(近代)
《丹桂双兔》齐白石(近代)
《月上柳梢头》丰子恺(近代)
《中秋贴》王献之(东晋)
《闺中秋月》赵佶(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