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老师微课第(241)篇
共计1033字数累计338242字数
第一次去九寨沟,刚入沟门,还沉浸在身处一个世外桃源之地的恍惚中,一抬头,“天呀!好漂亮的云朵,快看,它们在变化,在跑……”感觉我们母女俩像刘姥姥没见过世面,我们被天空的景象惊住了,天实在湛蓝,云白得纯洁。
其实小时候或者回老家的时候再或者去昆明的时候,应该见过这样的云和天,但是却被我视而不见了,也许还小不懂欣赏,也许被身边的杂事耽误了视觉,也许那时不觉为奇。
遇见一个导游,她是本地人,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天,聊得最多的就是九寨沟的水和云,我们好羡慕,一次又一次表达出欣喜若狂的样子。
“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什么奇迹呀?”
“你们有这样的水,有这样的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也许就有一个道理: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以为常,美丑都不足为奇了。
百度说: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并且,云可以形成各种的形状,也因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态而分为许多种云。
云是天上的“白马王子”,它们自由自在,随时随地变脸、变身、隐身。小时候就在想,这云千变万化,它们以某一种形态而存在,有的时候可能只有几秒钟,云虽说在空中的,其实我们也常常和它们亲密接触。
当我们在山脚的时候,就会看到半山腰的云雾缭绕,当我们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云和雾就环绕在我们身边,只不过它离我们越近它的颜色越不明显。
记得有一次我们开车穿过盘山公路,就看见云雾缭绕在山间,还有云朵似乎就在身边但是又抓不到。我们已经冲到云的身体里了,反而不知道它是什么形状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曾经我就在杜甫草堂里上班,每天穿行在里面,每每看到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尤其是看到杜甫的久居更是激动不已,或细致聆听,或是举起相机手机拍照录像,或者是紧紧跟在导游后面生怕漏听了一句还问东问西。
而我呢,总觉得一切都很平常了,每天走过也就是看过,扫视一下,心里想着他们怎么这么好奇呢?
天上的云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远看它,于是乎就看到了各种形状,记得前不久在郑州还也出现了好似中国地图的祥云图。
现在明白了: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