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孩子:妈妈,我饿了。
妈妈:怎么可能饿?你才刚吃过东西。
妈妈:今天天冷,再穿上件外套。
孩子:妈妈我不冷,我不想穿,一点都不冷。
妈妈:怎么可能不冷?我还冷呢,你怎么会不冷?今天温度低一定要穿上。
这样的对话和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其实我们从小也经常被父母,或者其他人否让我们的感受,那种感觉真的很不美好。但现在我们可能也经常会有意无意的,否认孩子的感受。
01.接纳孩子的感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真实的感受,感受没有对和错之分。
只有真正的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会感觉到被理解,被尊重。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的否定时,他和大人一样会感到困惑和愤怒。
02.当我们感到难过或者感到受伤害的时候,如果有人给我们提建议,讲大道理,做心理分析,那只会让我们感觉更烦更累。
其实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真正的愿意倾听我们诉说,认同我们内心的伤害,给我们机会让我们说出自己的困扰,那可能我们就能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困扰。
这种情况对孩子也同样适用。
03.让孩子知道,他们是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的。
比方说很多家庭有了二胎以后,大宝对二宝的感情可能就是又爱又恨的。爱的是多了一个玩伴,多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恼的是,自己的生活受到干扰,关注度降低了。
但很多家长,只想其乐融融,认为大宝就应该天然的爱二宝。如果有“恨”,就认为是不正常的,也是不被允许的。
其实,感受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不会因为被否认就消失。
所有的感受都应该是被接纳的,但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04.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四个技巧:
①安静专心的倾听。
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那么孩子就更能够清楚的表达他们面临的困扰。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共情。
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他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
②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如果能以关心的态度,用“哦……”,“嗯……”,“是这样啊……”这一类简单的语句来回应孩子,那么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更好的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方法。
③说出孩子的感受。
有时候,我们否定孩子的感受,认为是为了孩子好,不想让孩子体验负面情绪或者沉浸在悲伤中。但事实上,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孩子会更难过,不管我们的态度有多好。
很多时候,我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父母说出他们的感受时,心里会感到安慰,觉得有人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④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当孩子想要一件我们没有的东西时,我们往往会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但常常是越解释孩子越不听,越闹腾。
这时候如果能变换一种思路,用幻想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那么孩子这种对某种东西很渴望的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反而更容易接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