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如实的记录呢?因为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发生的事情是靠大脑记忆的,并不会记录下来,我们以为我们记得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时过境迁后,我们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扭曲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对行为的解读。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我们的想法,使之符合自己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舒服,事实上,不靠谱的不仅仅是我们会扭曲自己的想法,甚至我们的记忆本身就很不靠谱,想象一下小时候父母抱着你过生日的场景,在你回忆的场景里,除了你的父母之外,是不是还看到了孩提时的你?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回忆是对你见到的场景进行回放的话,你的回忆里是不可能有你自己的影像的,你之所以能够看到自己,是因为回忆其实是大脑对过去经历的重构,回忆中出现的画面是我们自己重新构思的,所以重构的记忆并不一定可靠。
如实记录的第二个价值是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我们常常没有办法从生活中学习,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超出了我们学习的视界,视界是指我们能够通过经验进行学习的视野界限,如果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呈现结果之间的间隔时间太长,我们就很难从中学习,比如我们洗澡的时候,出水开关分为冷水和热水,打开水龙头觉得水冷。我们就拧热水,水不热再拧一拧,好烫啊,于是在往回加冷水,反反复复要好多次才能调整到合适的水温,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调水温要反复很多次?答案是,宁水龙头的行动和出水的结果之间有十秒钟的延迟。
因为结果不是即时反馈的,因为有这十秒钟的差距,我们学习其规律便产生了困难时,秒钟的延迟就让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而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其因果关系在时空上并不是密切联系的,甚至相距甚远,这样的规律对我们的经验处理系统而言太复杂了,超出了学习的世界,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从生活经验中学到更底层的规律,我们的记录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跨度,这种时间跨度能够让我们超越简单的应激直觉反应,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底层真相。
比如说吃亏是福,如果从短期的经验来看,吃亏是福,是不成立的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够获得吃亏后的福报事实上,很多人把吃亏是福这个道理挂在嘴边,可是在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仍然会斤斤计较而绝不吃亏,因为这个时候出现在他脑海里的可不是吃亏是福,而是这不公平,凭什么欺负?如果我们看不到事情背后的长期规律。那么我们就只能对发生的事情本身做出反应,而无法顾及更长远的利益,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生活在这种矛盾中,如果你留心记录和总结,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言行不一在思考背后的原因,就更容易看到自己思维的陷阱了。
如实记录的时间够长,就能够让那么清晰的规律线索逐渐的清晰,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我们的生活变成精彩的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