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有望峰,望峰正是当年秦始皇陵营建选址时,用来进行规划测量和辩方正位的基点。望峰距封土堆中心为2.7公里,内城墙垣,南北长约1350米,东西宽约580米,内城中部有一条隔墙,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外城墙垣,外城南北长约2180米,东西宽约970米,帝陵所在的内城和外城城墙范围以内,这块2.13平方公里的陵园区域又称作骊山园。东面距离秦始皇陵1.5公里外的,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博物馆。
站到望峰上,就可以看到了占地约56平方公里的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全貌。秦始皇陵园的营建理念和整体格局:秦始皇陵位于骊山北麓台塬上的开阔地带,帝陵所在的这一片是洪积扇地带中面积最大的一块,而且正好比东西两侧的地势都要高,在它的两侧古时西有五里河,东有沙河,东西两侧水流拱卫。在帝陵北面大约7公里外,黄河的最大支流关中平原的母亲河——渭河,渭河至此处恰好向南迂回流转,然后又折向东北方向恰似一条落地的盘龙。整体来看,秦始皇陵南倚骊山北俯渭河,地势高拔,顾北望东,非常符合当时依山傍水的帝陵风水理念,是一处极为理想的墓园之所。
再来看秦始皇陵园的轴线,根据秦代测绘的方法,从望峰向磁北引一条直线,就形成了南北轴线。而秦始皇帝的陵冢则是选定在这条南北轴线上恰到好处的位置。
秦岭山脉左侧两个红点间这条白色的带状区域,是秦岭的两级又称龙脊。亚洲东部第二高峰鳌山和亚洲东部最高峰太白山分列龙脊的西东两端,
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位于秦岭山脉的北面,在长达近600年的时间里,秦国逐步发展壮大崛起,最后定都咸阳。得关中者得天下,所以大秦帝国统一天下。
骊山在关中平原的位置极其特殊,犹如从秦岭山脉上突然挣脱出来一块,背后以丘陵地带与秦岭形成藕断丝连的形态,主体在向前奋力探里突兀了近50公里。从侧面远望,犹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横卧大地,因而得名骊山。
秦始皇陵最初的选址和规划应该是由当时担任丞相号称仲父的吕不韦主持的,后续的开工建设具体由李斯负责实施。真正的大规模建设,包括陵墓营建规模,应该是从秦始皇29年,也就是在伐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以后才开始的。
帝陵为防骊山的山洪暴雨进行排水疏导,修筑了一条宽90米的防洪大堤——留有五岭遗址;灵异的设置起始于秦始皇陵,为修建陵墓设有的宽路——道路遗址;105个足球场大小的石料加工厂;取土形成的人工鱼池景观——鱼池遗址;101座马就坑;17座中型陪葬墓;动物陪葬坑;青铜水禽陪葬坑;外城墙垣以及内城墙垣以内,围绕着帝陵封土四周的陪葬坑、陪葬墓和礼制建筑更是密集排列。
目前已经探明的各类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共计600余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陵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这一群组的陪葬坑象征着警戒京城的宿卫军,担负着防御守卫保护秦始皇陵的重要职能。
作为一个“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的一统天下的君主。秦始皇早在其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就致力于将都城咸阳附近营造成为一个微缩性的“天下”。这种“并兼天下”的理念,也被它应用到他的陵墓营建上。秦始皇陵的地宫以及整个的陵园,是一个更具浓缩版的象征性的“天下”,秦始皇将其生前的一切,都尽其所能的模拟到这个地下王国,以期望他死后的灵魂也能够永久控制另外一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