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推荐的书是《生活本身》,这是美国著名影评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罗杰·伊伯特的人生回忆录。在书中,伊伯特真诚坦率地回顾了个人经历中的一切,对回忆中的“自己”未加任何修饰、渲染和肯定。他回忆自己成长的家庭,高中、大学、就业,到后来成为影评人……
只要还记得的东西,他都愿意事无巨细地告诉读者,所以我们能够透过文字知道十几的岁他是怎样在列车上认识陌生少女的,以及伦敦的哪些街道、哪些旅馆值得回忆。
伊伯特把自己的记忆写得很有趣,但在其中我们看不到丝毫关于荣誉的沾沾自喜,也没有对梦想的苛求和野心,只是从一个触感极佳的年轻人开始,有了一些朋友,有了一份工作,仅此而已,伊伯特是一个非常真诚、质朴、幽默的记录者。
而这本书又不仅仅只是一本个人回忆录,它还充满了伊伯特一贯的深刻见解、诙谐机智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而这些正是他的读者们多年来所深爱的——而且它是一次对生活本身的窥探,如此非凡、温情又令人倍受启发。
1.
精选书摘
1.我从来没将自己视为胖子。我穿一件宾永的牛津布衬衣,外罩一件海军蓝色的套衫背心,当我低下头时,会看到一切都在一个极富魅力的外凸弧面上,并且柔和地跟我的卡其裤融合在一起。
2.当你每天都要去看电影时,就会发现有的影片似乎也比过去更加平凡乏味、更加畏畏缩缩,在技术上更加精良而已,制作这样的影片大多就是为了迎合最低级趣味,而并非为了提高观众的观影水平。可有时却能碰到让你感到不可思议的影片,当你若有所思地走出影院,就仿若刚刚从某种幻象中走出来一般。
3.“他发表落选演讲时,”爸爸说,“他说感觉自己像是个碰疼了脚趾头的小男孩。他说脚趾很疼,但是他长大了不能再哭鼻子了。”
4.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会叫上一个伙伴:“想一起去遛弯吗?”我总是用“一起”这个词,而从来不说“陪我”。
5.可我所怀念的是那种奇妙的经验。我这个年纪的人可能都记得,当年走进电影宫,抬头看影院的屋顶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包厢和夹层藏身于黑暗之中。我们也记得上千人同时欢笑的声响。当时的银幕可有户外广告看版那么大,所以剧院内每个角度都是观影佳座。宝琳·凯尔说道:“我在电影中迷失了一切。”而只有我们这一代的人才能够体会她的感慨。
2.
内容简介
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影评家罗杰•伊伯特一生的回忆录。伊伯特真诚坦率地回顾了个人经历中的一切:他的爱情、他的失败、他的困扰;他为了从酗酒症中康复过来所做的努力;他的婚姻和他的爱妻——查兹;他的政治观以及他的信仰。他写了自己任职于《芝加哥太阳报》的岁月,他那形形色色的报界好友以及与吉恩•西斯科尔合作共事所带来的一生的转变。他回忆了与很多老朋友之间的情谊:斯塔兹•特克尔、迈克•罗伊科、奥普拉•温弗瑞和拉斯•梅耶。他还将自己对很多电影明星和电影导演的观察与理解分享给大家,比如约翰•韦恩、沃纳•赫尔佐格和马丁•斯科塞斯。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个人化的回忆录,它充满伊伯特一贯的深刻见解、诙谐的机智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而这些正是他的读者们多年来所深爱的——而且它是一次对生活本身的窥探,如此非凡、温情又令人倍受启发。
3.
作者简介
罗杰•伊伯特:美国最富盛名的影评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家,是好莱坞星光大道上唯一一个获得星形奖章的影评人。伊伯特的电影评论在美国和全球被超过200家报纸发表。他撰写了超过15本书,包括他的电影年鉴,如《伟大的电影》系列。2007年,伊伯特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影响的评论家。2013年4月4日罗杰•伊伯特因癌症复发,在芝加哥去世,享年70岁。
让天下没有被埋没的好书,欢迎关注微信号ID:dushenme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