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这件事,如同每天在经历冒险一样。每次都有一些新发现与新感悟。
“让孩子在表扬声中长大”,这是所有父母的心声。但是,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要表扬,最重要的是,表扬方法要适当,且是事实存在的表扬。
“明明骂他多少回了,说了多少次,还是会做同样的事。到底为什么就不能改正呢!”相信很多家长都非常熟悉这样的情景。对啊,为什么呢,明明已经骂那么多回,说了那么多次,为什么还是犯错呢?难道真的是孩子的全部问题吗,难道大人们不应该好好反省一下,问题的根源极有可能是来自自身呢?是的,没错,无论表扬也好斥责也好,都是有诀窍的。孩子总是希望有谁能搭理自己,无论是被表扬还是被批评,都会使孩子认为得到了关注。正如《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才肯说》的作者阿黛尔法伯说,如果我们大人不给予回应,就会做出让人讨厌的方式来得到关注。
如果孩子做了好事的时候,周围的人给予表扬,那么他就会不断做好事;然而,如果只在做坏事的时候被大人搭理、被骂的话,在孩子看来也是一种关注,于是他就会重复做这件事。看到这里,父母们是不是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如此,难怪无论骂了多少回,孩子依旧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孩子心目中,只有犯了错误,才会被看得到。哪怕是被挨骂,也是一种关注,也心甘情愿,因为孩子内心的渴望得到满足!所以看到这里,父母们,要多加注意,那些看似习以为常的行为,说不定换个方式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结果呢。原来不止孩子的问题,父母们也用错了方式。父母们为什么要一直在骂孩子呢,在抓着孩子的不好不放呢,那样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原来这样子会得到父母的关注;只有在这个时候父母才会看到自己。于是乎,他们只会继续延用这样的方式。也就是说,总是斥责孩子的做法,如果稍不注意,很有可能会助长孩子的坏习惯。
相反的,当孩子做了你希望的行为时,如果能给予适当表扬,那么孩子也会不断重复这个行为,继续做一些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我们仔细想想,其实父母们在骂,在说孩子某些做不好的时候,孩子就有意识去改正了。但是呢,孩子在改正的那一刻,并没有被父母看到。于是,孩子下次仍然继续用回犯错的方式,得了,父母看到了,继续骂继续说。然后就有了后来这么熟悉的让父母头疼烦恼的情景。其实父母在孩子改正的那一刻开始,给予适当的表扬,孩子也会慢慢变好起来,按照父母希望的好样子好起来。因为孩子发现:原来这样也会得到父母的关注,甚至获得更多关爱。更重要的是,这样子,不仅父母开心,自己也会感到很开心!